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5篇

时间:2022-08-25 16:30:06 事迹材料 浏览次数:

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5篇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学习张富清事迹感悟5篇 【篇一】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5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5篇

篇一: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张富清事迹感悟 5 篇

 【篇一】

 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在张富清身上,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奉献是张富清的灵魂,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使者。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

 学习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的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冲锋;和平时期,不怕偏远。初心在心,始终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奉献、奉献、再奉献。深藏功名,坚守奉献,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奔跑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奔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精神是奔跑的营养,奔跑有奉献,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时代,我们都在奔跑,我们应该用奉献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个辉煌的成绩。

 学习张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张富清始终保持着一个英雄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没有任何个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种本色很淳朴,很洁白,没有任何私欲,没有任

 何功利。这样的英雄本色最伟大,最可贵。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本色,才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色彩斑斓。我们从张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无数“活雷锋”,看到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追梦的强大能量。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老英雄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水平。

 奉献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要求,更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的一条途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甘于奉献,要无怨无悔,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职业的圣洁,用行动来诠释为民服务的真谛,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党员干部要不断进取,像老英雄那样任劳任怨、对党忠诚。党员干部肩负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要增强公仆意识,认真履行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牢记党的宗旨,把

 “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共产党党员就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我们的党员干部是要干事,特别是要干成事,就应该像剑客行走江湖一样豪气、霸气,明知自己不占上风,也要敢于亮剑。为此,我们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讲奉献、有作为”是由中华儿女优良品质决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对这句话都不觉陌生,可以说这种担当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共产党人作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更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甘于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篇三】

 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是老党员张富清的光荣事迹。然而,60 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在 1955 年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老人为何一辈子深藏功名?为何在

 平凡岗位上能如此低调奉献却甘之如饴?或许,这正是与他的英雄传奇相比更令人敬佩的地方。张富清老人用他的朴实纯粹不仅书写了他的精彩人生,更给后辈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可以说,老英雄张富清既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个标杆,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淡泊名利中修养崇高精神。古人讲“举世纷纷名利逐”,但无数共产党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名利禄云过眼”。面对记者的提问,95 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思绪飘到远方,眼睛湿润:“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即便先进事迹被发觉后他也一直拒绝接受采访,直到有人提醒:把先进事迹讲出来教育更多人,也是对党和国家事业更大的贡献,他才接受。是啊,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相比,与那些为之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相比,个人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张富清们来说,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一个人能够修养精神、有大境界的关键所在。

 在无私奉献中不改英雄本色。老英雄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留下“政声人去后”的清誉,以无私奉献绽放人生、烛照他人。他常跟子女们这样要求:“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无论在

 什么岗位上,张富清老人不以英雄自居,始终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人立规矩,这也是英雄本色之所在。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在平凡岗位上,仍能守住做人的本分、显出英雄的本色,难能可贵,老英雄张富清兼而有之,更启迪我们做人做事做官的本色与本分。

 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为民初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几十年来,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张富清老人为什么能一辈子坚守为民初心?“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要担任“突击队员”;“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正是有这样的信守,他放弃留在大城市,放弃回到陕西老家,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张富清老人的故事深刻表明:“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国势之强由于人”。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们之所以能书写翻天覆地的壮丽史诗,就在于有无数张富清们“只问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获”,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一心奋斗。面向未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期许的那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努力奔跑、接续奋斗,新的更大奇迹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创造出来。

 【篇四】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学习 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 110 页时所作的笔记。在这一页,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张富清的这段笔记,正是其身为共产党员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年 95 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 359 旅 718 团 2营 6 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 3 次、二等功 1 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 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 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时期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是时代的印记,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接续奋斗。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篇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重要指示,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

 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告别军旅,本色不改。直到 2018 年 12 月 3 日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95 岁的老英雄张富清的不为人知的红色过往由此被揭开。他用英雄壮举赢得了赫赫战功,却用平常心态将其封存了 63 年从不示人。证书和军功勋章上清楚的记录着: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退役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艰苦的地区来凤县工作,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驰聘战场,果敢坚毅。1948 年 3 月,24 岁的张富清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参军冲锋在前,由于英勇善战,当年 8 月,他便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天天在行军打仗,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1955 年,张富清已是 359 旅的正连职军官,他所在的部队面临调整,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本来可以凭军工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任起“突击队员”,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赶赴鄂西深山。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

 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 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这一份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张富清同志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同样,在我们工作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

篇二: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时代楷模毛相林黄诗燕感悟合集 8 8 篇

  【篇一】

 《送你一朵小红花》上映后很快火了。任何人都有荣誉感,“送你一朵小红花”这个标题就让人联想到教育改革后小学生们的待遇:答对问题了,给一朵小红花;做了好事了,给一朵小红花;获得表扬了,给一朵小红花;表演节目了——只要登台——也给一朵小红花……每当孩子们得到了“小红花”,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是何等的高兴,一定会因此变得积极而自觉,老师和家长也会因此而省心不少。送孩子们一朵小红花,这样的举措能为教育插上翅膀,增添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获得启发:“牛”年将至,给出色的“牛”戴上一朵大红花,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在干事创业、追梦前行以及对“牛”的考核中我们为什么不借鉴呢? 给那些踏实勤奋、屡创佳绩的“牛”戴上一朵大红花。在斗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获胜的牛受到特别好的待遇,披红挂彩,敲锣打鼓,凯旋而出。通过努力奋斗、辛勤耕耘,有了成绩,我们要肯定、表扬和鼓励甚至宣传、树典、推介。钟南山、张桂梅、黄大发、袁隆平、黄诗燕、毛相林等得到推崇、尊敬和公认,是实至名归,广泛发布他们的感人事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必须成为时代精神价值的支柱、主流和脊梁。对待工作、对待干部、对待人才、对待考核评比也是一样,给那些坚定信仰、久经考验、又红又专、踏实勤奋、德艺双馨、作风优良、屡创佳绩、功勋卓著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戴上一朵大红花,为先进、先锋和典型创设学习、交流、示范的平台,这不失为推动工作的好方法之一。

 给那些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牛”戴上一朵大红花。有很多的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科学家、医生护士和消防战士,每个人都了不起,都是无名英雄。疫情来了,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洪水来了,他们是勇敢抗洪者;火灾发生,他们是义无反顾者;脱贫攻坚,他们是风雨无阻者;实践研究中他们是深入一线者,生产生活中他们是身先士卒者,工程建设中他们是精益求精者,环境保护中他们是挺身而出

 者,巡查督查中他们是高举义剑者,任务下达后他们是任劳任怨者……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出了成绩,但是他们不张扬、不邀功、不自夸,不埋怨、不气馁、不浮躁,他们对党、对祖国和人民、对事业始终无限忠诚,保持无限热情、谦虚谨慎、克己奉公、不计报酬、不图虚荣的高尚情操。给那些忠诚事业、无私奉献、履职担当的“牛”戴上一朵大红花,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落实的。

 给那些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牛”戴上一朵大红花。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很多的奋斗者在积累、锻炼之中成长,暂时经验不足、成绩稍欠、羽翼不丰,但是他们热情不减、信心不减、学习不减、步伐不减,他们不甘落后、迎头赶上、奋勇争先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在携手前进、共同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路上,90 后、00 后中很多的后浪在追前浪,一浪赶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美景吗?对于那些“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我们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放任自流,要用辩证的思维去考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包容的胸怀来扶持、用鼓励的途经去激发,这才是我们正确的、科学的、睿智的态度。

 让我们都成为新时代出色的“牛”,争取都戴上人民由衷献上的“大红花”吧!

 【篇二】

 他九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用实干苦干的精神,谱写出**炎陵县脱贫攻坚的绚丽诗行;他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燕子垒窝的定力和韧劲,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品读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一位与时间赛跑的“扶贫书记”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黄诗燕生前是**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年 11 月因公殉职,时年 56 岁。回顾黄诗燕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用短暂的生命告诉我们何为真正的共产党员,他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诠释了务实担当、敬业奉献、以身作则的精神,勾勒出新时期好干部“画像”。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践行和传扬。

 “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为了革命老区炎陵的脱贫攻坚事业,黄诗

 燕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心无旁骛抓产业,一心一意谋脱贫,如钉子般“钉”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黄诗燕在破解难题中扛起担当,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诠释初心使命,把生命奉献在干事创业的路上,铭刻在炎陵县百姓心中。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散发出夺目的光芒,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充盈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望黄诗燕同志工作履历,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践行着对党、对群众作出的铮铮誓言,充盈着想干事、干成事的澎湃激情。当前,我们党员队伍涌现出越来越多如廖俊波、黄文秀、毛相林似的好干部,但一些干部身上也存在着“为官不易”“不干事就不出事”的想法,索性选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黄诗燕是一面党员干部做人、成事的镜子,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要对着这面镜子照一照,想一想当初选择入党是为什么、选择当干部是为什么,问一问自己的初心是否褪色、肩臂是否有力,照一照存在的差距有多大,量一量存在的不足有哪些,深学细照、自检自省,从黄诗燕身上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党员干部的初心坚守和价值追求,也是党员干部的能力体现与实绩展现。“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黄诗燕九年如一日带领炎陵县干部群众实干苦干,把这片革命老区成为**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广大党员干部,就应像黄诗燕同志那样,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涵养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要始终牢记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植人民至上情怀,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为群众谋福利、添福祉。要始终做到勇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拿出“蚂蚁啃骨”的韧劲、“燕子垒窝”的恒心,干出一番事业。要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自觉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砥砺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学习先进,重在实践,贵在笃行。广大党员干部,当把学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

 迹与自身做人、创业、成事相结合起来,自觉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中实干苦干、担当有为,让炽热初心在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实干苦干、砥砺前行中肆意燃放。

 【篇三】

 “经年累月如一日,誓拔穷根献一生。”“时代楷模”黄诗燕、毛相林用他们的战贫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为民初心和铁血担当的本质含义。“心系人民、为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此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广大干部必须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此明志,坚守为民初心。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即为不忘来时心之所系,纵然回首依旧无愧于心。追溯历史,前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兴民远志,后有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一心为民、杨善洲“老骥伏枥,意气风华,志在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这些仁人志士正是坚守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心远志,矢志进取,才成就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把握现在,广大干部更应“洗尽铅华不忘本”,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干事创业中牢固树立心有百姓的心性,自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无怨无悔地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努力变成泽被民生的福祉。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肩扛责任,勇于为民担当。担当的本质是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所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所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林则徐所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担当的要义无一例外都指向为国为民之责。“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于当代的广大干部来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发挥“钉子”精神,不驰空想、不鹜虚声;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厚植新时代为民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同

 时又要勿畏难、勿轻略,要以“铁肩担重担”的气魄,以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忠于职守、敢作敢为,在火热的为民服务中锻造成为烈火真金、疾风劲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敢闯敢试,笃定为民实干。八年坚守,他以燕子衔泥的韧劲、以生命赴使命的情怀,带领 20 万老区人民决战贫困;二十三年拼搏,他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凿出“通天路”,走上“致富路”,吃起“旅游饭”,毅然向着小康路奔去;终生奋战,他背石上山,像一盏明灯,点亮了闽北乡亲奔小康的征程……不兴伪事、不图虚名,靠着苦干实干,老一辈们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俗语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现如今,广大干部也应秉承前志,求真务实、勇毅笃行,以实干的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真真切切的处事态度为百姓服好务、办好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初心为民”之诺、“为民担当”之誓,对标“时代楷模”,厚植为民情怀,新时代广大干部必能在积极为民实干的服务中与民成说,新时代的中国也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一往直前的磅礴气象。

 【篇四】

 如何让实践总结、学习心得、网评感悟和经验文章有亮色,需要下实、下足、下狠功夫,才能迎来文章的春天。

 “润物无声知时节”,像春雨浇灌幼苗,在突出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底色上下真功夫。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我们投身实践、总结工作、提炼经验,形成值得推广和他人学习的条理性文字,最重要的就是要“言之有物”,少谈成绩重精神,多做分析找原因,解决问题明出路,形成经验资借鉴,拟定计划再出发,切忌无病呻吟和故作姿态甚至故意拔高。这个“物”从何而来?来自于鲜明的思想观点,来自于扣合的时代脉搏,来自于当下的民生关切,来自于一线的实践总结,来自于深入的学习思考。我在《给追梦的“脚印”“拍个照”》中,为“战疫情、抗洪灾、助脱贫、抓生产、兴科技”追梦路上,那些自觉提升能力、自我拓宽眼界、始终埋头苦干、永葆青春本色、精神作风优良、成为榜样典型者“拍照”和宣传,就是在突出鲜明的思想和时代特色上下的功夫。因此,好文章要像春雨浇灌“润物无声知时节”,具有突出鲜明的思想和时代特色。

 “飞入寻常百姓家”,像春燕衔泥筑巢,在展示浓厚的人民味生活味本色上下硬功夫。语言是文章的血肉。简约美的平民文章来自于群众和生活,高大上的理论文章同样来自于社会实践。文章写出来是要让人阅读、理解并应用的,促进行业发展、指导家乡建设、服务生产生活,否则就失去了辛苦酝酿、认真写作和发表出版的意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说过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大文艺家们要致力于作品“让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是深谋远虑的谆谆告诫。文章的人民性拒绝浅唱低吟,人民至上、劳动光荣、民生保障、道德文明、法治建设、歌唱典型、学习楷模、弘扬精神始终是文章的主旋律,学黄大发、黄诗燕、张桂梅,通讯报道、心得文章、诗歌和评论的点击率为什么高,就是因为其接地气、顺民意、解民忧,深受网民喜欢。因此,好文章要像春燕衔泥“飞入寻常百姓家”,展示浓厚的人民和地方特色。

 “千树万树梨花开”,像春风徐徐吹来,在体现灵活的语言美结构美特色上下细功夫。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文章既美在思想和语言,同时也美在结构和标题。文章学和建筑学有许多共通和互鉴的地方,钢筋栋梁搭建房屋的框架,有力结构支撑文章的骨架。我在《付出“三心”为家乡文化添彩》中,以“渔夫”的平常之心“织网”承载厚重历史,以“绣娘”的爱美之心“缝衣”呈现多彩文化,以“樵夫”的朴素之心“搭梯”致力文化振兴。借古喻今、以物喻人、叙议结合、故事点拨、诗句化用等都能为文章增色。就像春天的和风滋润百花盛开一样,还要从细微处、暖心处、畅达处、阳光处、露珠处多沉淀、浸润、照耀,文章写完后要自己反复阅读、仔细检查、多次修改,时政热评尤其要注意和党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政治站位要高,不能出半点儿差错。因此,好文章要像春风徐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灵活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黄诗燕、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他们坚守初心,扎根基层,用汗水和忠诚谱写一曲曲不朽的赞歌。广大党员同志当不断追寻楷模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传承时代楷模精神,用奋斗谱写时代新篇。

 心中有使命,扎根在基层,践行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何为“无我”?简单说就是“无私”“忘我”,是“无畏”“舍我”。黄诗燕同志 9 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毛相林同志扎根基层 43 年,初心如磐,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

篇三: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娟个人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5 篇

  李兰娟作文素材篇一

  今日网上传遍了李兰娟院士的语录,其中一段不知真假,但颇为赞同:“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年青人为什么崇拜演艺明星?来钱快,来钱多。这次疫情,实业界、科技界以亿为单位捐赠,演艺界除了韩红,演艺明星们并未踊跃捐赠,体育明星也没见几个捐款的!已经成名的、捞够的,都移民了。而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敬仰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看完这段文字,热血沸腾。首先庆幸我不是一个追星族,而且从来不是,也从来没有崇拜过演艺界的明星。从每年参加艺考学生的增长速度以及家长的教育

 理念来看,教育一定也是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切身体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能都是“文化课不行就走艺术类”。更有甚者,直接抛弃文化课,改走文体类路线,因为当今社会,文体类学生走向社会的收入水平貌似比文理类学生更高,灵活性更强,实在不行还可以自己开店、开直播经营。因此,个人觉得教育上的改革很重要,有效措施不用我多说,比比皆是。

  其实,文体类学生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吃尽苦头,这里并非褒贬任何。这里仅说说崇拜这回事。影视文体既然只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那就永远让它们只停留在娱乐上面。娱乐救不了国,救不了民,充其量只是精神放松的一种慰藉。当今,有盲目追星族为了追一个明星,他去哪里就飞哪个城市,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甚至敢为他生敢为他死,这些已经超出理性范畴的崇拜,都是心理幼稚的表现。毕竟凡事过犹不及,玩物丧志。

  李兰娟作文素材篇二

  她身上没有传奇,但她是我们健康最终的保护线。当武汉疫情爆发时,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知道,只要有钟南山、李兰娟等这样的科学家在,我们就不会害怕。

  她,李兰娟,1947 年 9 月 13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著作有《传染病学》《感染病学》《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等。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认识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分配到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赶紧去看论文。

  上世纪 80 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 XX%。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 314 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 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 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 XX.X%上升到 XX.X%,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 2001 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 XXX 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于是,20**年 5 月25 日,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李兰娟作文素材篇三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目前正和她的

 团队在武汉。

  我们将走进李兰娟的“一线日记”,纪录她的工作,记录一线医护人与病毒赛跑的速度。

  2 月 4 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李兰娟抵达武汉第 3 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核酸检测一定要每天检,核酸检测最重要的是观察人身上的病毒,我在 sars 的时候每天早晨做,到第十三天的时候,一个患者的核酸检测阴性了。我就告诉 icu 病房里的医生护士,说这个病人没有传染性了。

  医生:我们是血也做,呼吸道分泌物也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对,大便里面有没有病毒也很重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在这里,收治了 16 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检测的项目要把它留好,要一张单子,把它理出来,贴在 ICU 里面。检测的项目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写好。

  经过三小时的讨论,治疗方案终于确定。明天一早,李兰娟将带领团队,对部分危重病人实施救治。她仔细交代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没问题,身体好。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好好保重啊。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 汤灵玲:李院士你太逞强了,您比我们大几十岁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没有问题。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 汤灵玲:她工作太忘我了呀,每天睡 3 小时。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您就睡三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江应安 :70 几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 4 点下的火车,吃过早餐接着就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李兰娟作文素材篇四

  最近李兰娟院士的一席话刷爆了网络!她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我想这段话道出了数以万计人的心声,包括我,很早以前就听到老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如今是戏子当道的时代啊,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人家一阵子,靠张脸蛋就有饭吃,张张嘴动动手脚就有钱赚,以前还谈谈表演艺术家,现在有人捧就能红遍天……

  做为 80 后的我,小学时候写作文“我的理想”,或者大人们问道:“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我们都会高声的回答:

  我要做一名科学家,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小小的脑瓜里,可能连科学家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但是心里却知道,科学家是最受人爱戴和尊重的,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就需要努力读书,成为三好学生,去考大学。

  我要做一名解放军,扛起枪保家卫国。那时候感觉军人的形象好伟大,村里

 回来一个当兵的,穿一身绿色的军装,提一个军绿色的行李包,从村口下车那一刻开始,就会有很多小孩儿追在屁股后头跑,我想那些孩子心里一定满是羡慕和崇拜,当时幼小的心灵就会种下一个“长大后从军”的理想种子,将来长大了带上大红花,在村里人的敲锣打鼓声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要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等等。

  而我当时的回答是“我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那时教师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光辉伟大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人,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心灵的人,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那时候人们谈到理想,想到的是奉献,是牺牲,是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是能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以奉献和牺牲为最大荣耀。

  而现在呢?现在随便遇到一个孩子,问到相同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听到的回答就是“我要当一个明星!”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金钱,地位,名声,光环,颜值,粉丝……

  细细追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导向的呢?记得在我初中毕业时,大家相互在纪念册里留言的时候,就开始有同学写到,将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三栖明星,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当时还傻傻的不懂“三栖明星”的意思。小虎队,四大天王,曾是多少少女心中的偶像;孟庭苇,梁咏琪曾是多少男生的梦中情人!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就在悄悄的发生转变吧!

  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关于明星的报到越来越多,狗仔队更是穷追猛打,靠挖掘艺人的隐私来谋生或者谋名,同时提高媒体的曝光量和收视率,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明星家的一只狗都可以成为头条,结个婚,出个轨,生个孩子,整个容,都能疯狂的报道很久很久,真真假假虚虚

 实实,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社会焦点聚集在这个人头上,让人们关注起来,借用绯闻吸引眼球,多么荣耀伟大的事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悄悄催生出来几个特殊的群体,“粉丝团”“水军团”“追星族”,追星追的那个勤啊,学习什么的都不重要了,上课读书打瞌睡,听歌追剧可来劲了。明星外出都得捂的严严实实,保镖前面开道后面护卫,这阵仗生怕人们不知道他(她)的名头有多大。结婚了也得隐着,怕粉丝上吊自杀,愚蠢至极。

  各种明星出演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看着,感觉就是把明星邀请过来露怯,有种耍猴的感觉,以博得观众一笑。本身演员都是艺考出身,文化底蕴很差,除了会演戏,估计天文地理、古今历史,知之甚微,一不小心就在媒体跟前暴露自己的无知,我想说演员也应该不断的学习提升,名气越大,越应该把文化课补上来,真正成为榜样和表率。

  同时各种古装剧、穿越剧横行,把历史扭曲的不成样子,除了勾心斗角,就是阴谋诡计,明星们整容整的都快分不出谁和谁了,看着都是一个模子,太考验观众的眼力了。回顾演绎历史的题材太多,而展望描绘未来的题材太少,创造力想象力都用到哪里去了?

  包括近几年的各种直播平台,其实也是借了一个势,就是满足人们想做明星的美梦,给大家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存在感的平台,大部分人们发的视频都是在“耍猴”,一笑而过,有价值的不多,更别说对人们有多大的帮助。

  各种社会乱像实在是不胜枚举,明星的新闻报道满天飞,而真正支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人们却淡出了大家的视线。提到某某小鲜肉的名字,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提到某某科学家的名字,孩子们一脸茫然,这就是社会的可悲之处。

  话又说回来,其实欣喜的一面是,这几年社会媒体的风向标已经在发生变化

 了,为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们的事迹,渐渐已经开始登上了银幕,“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物”,“工匠精神”等等积极向上的节目、感人事迹更是振奋人心,激励人们奋发上进。

  而这次疫情的发生,像当头棒喝,敲醒了沉睡于安逸生活中的人们,让更多人认识到谁才是民族脊梁,谁才是社会楷模,谁才是中流砥柱,谁才是无名英雄,谁才是不要命保护我们的人。这些人没有丰厚的收入待遇,没有媒体的光环,没有保镖前呼后拥,甚至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当祖国和社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时的明星们也只能在电视机银幕前天天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

  作为家长的我们,也确实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不能丢。当然整个社会的力量才是最伟大的,尤其是媒体宣传的力量更不容忽视,让媒体发挥正向积极的社会效应,它本身就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应该在国家宏观的价值导向下,发挥它应有的职能,而不是只为了提高收视率什么都去播。

  战胜疫情是必然,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用历史已经无数次验证过的实力。我们能在这样的祖国爱护下成长成才成功是幸运的。相信疫情会早日结束,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强大,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李兰娟作文素材篇五

  全国人民举国欢庆之时,也在遭受着疫病的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有那么一群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封城之际,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他们,被称作“最美的逆行者”。

  钟南山,一位已有 84 岁高龄的院士,曾在十七年前非典肆虐之时领军抗“非典”,是 2003 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而今,他依旧披甲上阵。他是国士无

 双,更是定海神针。17 年前,他曾说过:“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而现在,他告诉我们,有信心不会让“非典”重演。所以,不要怕,要相信这样的无双国士,定会带我们平安度过这场浩劫。

  今年 73 岁的李兰娟院士亦是一位无双国士,她曾在非典、甲流、H7N9 禽流感等传染病事件防控有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作为国家卫健委最高级别专家组的成员,曾在 1 月 18 日,李兰娟院士就同钟南山院士等一行人前往武汉,站在了防疫最前线。在奔赴病情一线的同时,李兰娟院士也多次接受采访,科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对预防方面起到了极大的贡献。

  在疫情愈加严峻的境况下,越来越多的医疗团队自请前往武汉。他们不计报酬,不惧生死,在阖家团聚的春节,依旧远离家人,在医院不分昼夜地工作。他们为了不浪费防护服而十个小时不喝一口水,有的女性医...

篇四: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2020 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确信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引用过这句似乎从小学开始就再也熟悉不过的经典话语了。但是,此刻,回想着张桂梅同志诸多的先进事迹,我还是由衷地想到了这句话并想到了作者司马迁。在他笔下,亘古历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读来都还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或王侯将相或乡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的笔将中华民族精神涂上了鲜明的对比之色,可谓泾渭分明,生命的意义、数千年往事都在这句千古名言的评判之中一目了然。

 “十二年,她让 1645 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从此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办这个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执念是“余生能培养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读着、看着、想着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情上心头,泪落两腮。这位已经 63 岁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已经将她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助力教育、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张桂梅的行动重于泰山,精神更是高于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贪污腐化的国家蠹虫,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志之人,还有那些自私自利、浑浑噩噩的小人,就是对比一下那些也自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人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

 付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无名英雄、民族脊梁的事迹被深度挖掘出来,我们才恍然明白,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已经在这个时代扎根、发芽、结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光荣继承了下来,她以及她代表的这个群体的分量也随着伟大的时代愈发凸显起来。在云岭大地这块山少边穷的土地上,在云南几任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前腐后继”的大背景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关键收尾时刻,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人民教师张桂梅同志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甚至舍生取义,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奉献全部的宝贵精神显得多么得难得可贵,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一方面为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还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这后半辈子老了谁来照顾,心痛她身上的十几种病痛折磨,甚至这些病痛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还在不断增加。病危通知书、多次晕倒、步履蹒跚,这都成了常态,但她却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有人说,张妈妈的这口气,撑在他们这群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坚守着初心。她的初心,是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决然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将自己的生命熔化进神圣的教育事业;她的初心,是不顾一切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不妥协的精神改变贫困和落后的面貌。

 经历过高考的残酷竞争,我心里深深地知道这份奉献和付出有多沉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险也曾经让我久久不愿过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较为苦闷的岁月,但是,我在内心却始终坚信,那是唯一能够改变我命运的“龙门”。她用勤劳和汗水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挣来公平的机会,孩子们的进步成为张老师、张妈妈人生升华的最好见证。在教育资源仍显匮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她代表的是云南摆脱贫困、改变懒惰、走出封闭、发展自我的灵魂呐喊。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护,边远山区孩子们的未来需要呵护,张桂梅老师更需要被呵护,她就是自我奋斗、努力拼搏去改变命运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贵,她是在为边远山区代言、为贫困地区的女孩代言,也是为未来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重新培养,像张老师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图腾。

 是什么支撑着她一路走来?她说“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奖项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她,就可能没有这所已经声名鹊起的免费女子中学,不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汇入到这个爱的河流之中;而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她用尽毕生精力筹建和守护女子中学,她的人生也许就不会这样绚烂而纯粹。

 从她的经历之中我得知,她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从此便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是外省来的人,也是从来的那天开始就想要扎根云岭大地,一方面发展自我,一方面为云南奉献。云南人不排外,云南人的热情,云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过我。凭着这份感动,我们就可以找到家的归属,凭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感动他人、感动世界。因此,我们这群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执念。张桂梅也想过,她死了以后,就随便一火化,扔哪里都行。“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就行了呗”。当来自各方面的报道铺天盖地,真正打动她的还是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尤其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她希望孩子们走出去后就尽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总想着自己从而分心。她收养的一个孩子说,那我们想你的时候能不能来看你?她却说,你在哪个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边。我真诚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为她修建一个雕塑,以供后人瞻仰,尤其是对那些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张校长的背影的女高学校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她们需要知道这段历史。

 张桂梅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因为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她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儿”。“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也在不断更新改变着教育理念,比如为了争取不让城里孩子笑话,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

 舞,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还成为问题的时候,拼命地锻炼考试能力是一种必须和必然,但是当种种条件变得更好,适当地放缓步子、让学生们找到更多的乐趣和兴趣也逐渐成为了可能。细腻的心思,充满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点一滴通过教育的实践升华而来的。然而,我想,毕竟这种总体上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也还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共同帮助把这些慢慢地补上,而不是把媒体所报道的一切现实成就当作终点。

 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细细思考,很多其实都是教育缺失导致。由于地域封闭导致思想封闭、文化落后,心性缺失必然导致更多野蛮、仇恨、狭隘、短视,时而爆发的一些凶杀大案之中就有很多类似情形,时常让人掩面长叹。教育事业是改变社会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根本上还是要加大投入,虽然通过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来越多优秀教育资源进入了大山,但是相关政策扶持力度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为优秀教师提供优质资源、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发展平台的良好机制还没有完善到位。因此,在号召大家向张桂梅学习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这些被动局面背后的制度问题,从而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心逐利。试问,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张桂梅那样灵魂纯洁?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变别人的人生,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别人的灵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践行者,打动我们的是那份

 真诚,那份寄托,那份守候。还记得希望工程的那个大眼睛女孩,从网络上得知,她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考上大学,进入国企,当上代表,继续公益……而张老师也同样被这样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动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响了她。

 一段时间以来,身边也曾有一些不良风气暗流涌动,享乐主义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诚奉献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为何和如何推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切实有效地向她学习、向她看齐。我想无非就是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通过扎实的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今天都在向她学习就说明我们都还在追求进步,相反如果没有人愿意学习,那一定说明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问题。反观一下,与张桂梅相比,我们身边很多同志确实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体味到奉献的境界和乐趣,没有意识到无私奉献和真诚付出是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人格升华的必经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斗争精神”,坚决抵制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知难而退等消极心态,努力倡导和引导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是我们党不断开拓进取中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也曾有幸被派往临沧市凤庆县的紫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小学教了一些课、分享了一些知识,知道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但与她相比,确实还是非常惭愧。

 再看周边我辈法治事业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即便是自己办案,都也还有很多的惰性,没有真正做到以写好判决以理服人、以法制统一为任、以人性悲悯为重。说来惭愧,更有几人将办案、办好案、办出精品案当做一种职业追求,一种互相比拼的动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办案指标、完成手头任务作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坚守廉洁奉公的底线,为公平正义守护,为人权法治奋斗,在每一个自己审理的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了这样的对照检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再度提起这句话,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内心的情怀更加真了。一个个不屈的奋进者,必定如一缕缕清泉,润泽云岭大地。于国于民于党,皆有助力、皆创功勋,他们是真正的云岭脊梁。我愿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奋进者学习,扎根云岭,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0 2020 向张桂梅学习 心得体会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我们学校学习了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的文件,听后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觉悟 我们应该学习他努力实践“____”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尽管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却

 也要超负荷的工作,靠的是已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尽管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 3 元以内来帮助学生,就是我们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可比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时间里多学习。

 其次,热爱学生 通过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事迹后,让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像她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要克服一切困难,像母亲般的关爱全部学生,不仅生活上关心他们,还积极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与学生同住,同吃,精心引导,细心照顾。

 再次,爱岗敬业 我作为乡村中学教师,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追求自己的事业,尽管自己有病,还要坚持上课,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还经常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最后还能帮他们戒除网瘾。

 最后,培养学生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传授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些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从小就养成了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在自己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去爱别人。既然“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

 化,化人”。那么我们就一直服务于学生,不但关注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因为我们要服务于全体学生,原因是好生差生都是学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都要细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想法,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讨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一些想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其积极创新,大胆思考。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得以顺利实施。

 通过对张桂梅实际的学习,使我知道,作为教师,就要有高尚的品德,对学生就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要多与学生沟通,要热爱学生,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要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0 2020 张桂梅事迹 观后感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

 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

篇五: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在古时很多国家还没有成立之前,正值暴动时期,涌现除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人才,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四篇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大家可以通过这四篇了解到历史上曾经出现哪些有勇又有谋的英雄形象人物。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篇一:陆秀夫

  陆秀夫,他与文天祥同科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陆秀夫被邀为幕僚。德元年元兵沿长江东下,「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李庭芝上奏朝廷,陆 攫 秀夫被提拔为司农寺丞, 烧 累官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 鹿 舍人。德二年太皇太后与 蹲 恭帝向元朝投降,陆秀夫 担 退至温州,立端宗。元兵 挥 入福建,宋君臣乘舟南下 异 广东。景炎三年端宗病死 曳 ,陆秀夫遂立八岁的卫王 硬 赵为帝,改元祥兴,迁于 杜 山。陆秀夫为左丞相,与 巾 张世杰共掌朝政。祥兴二 忧 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山被 拜 元军攻破,陆秀夫乃背负 宿 幼帝蹈海死,年四十四。

 伶 他与文天祥、张世杰被称 颜 为「宋亡三杰」。

 中国历 芦 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篇二 叉 :张世杰

  张世杰南宋 猖 抗元将领。行伍出身,因 挚 战功升都统制。德佑元年 酉 元兵南下,他率部保卫临 帝 安,收复浙西诸城,又在 蚕 焦山江中大战,但失利。

 恶 元军进迫临安时,他和文 饿 天祥主张力战到底,为丞 羔 相陈宜中所阻。次年临安 猜 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 秘 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 怠 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 叔 后,仍率

 水军在广东沿海 剁 坚持。景炎三年端宗死, 倔 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 坦 密副使,奉居山。后与元 胀 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 昼 败突围,遇台风溺死。

 中 栽 国历史英雄人物事迹故事 押 篇三:郭子兴

  元末江 将 淮地区红巾军首领。地主 证 出身。入白莲教,散财结 血 客。至正十一年与农民孙 忻 德崖等四人率众起义,次 肺 年克濠州。秋间彭大、赵 饥 均用等因徐州失守,率军 勉 来会。他后与彭赵等不和 婶 ,依靠朱元璋的支持,移 丸 驻滁州。

 中国历史英雄人 傣 物事迹故事篇四:徐达

 押

 徐达初务农,元至正十 触 二年投郭子兴军。次年, 瓮 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 丫 远。元璋军渡江、下集庆 姨 ,徐达皆为军锋,由镇抚 颅 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 慧 丞。鄱阳湖大战,身先士 饱 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 苛 相国。二十七年统军征吴 皱 ,破平江,擒张士诚,封 誉 信国公。复拜征虏大将军 藤 ,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 钟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 颗 潼关,克元大都,灭亡元 袁 朝。洪武三年授中书右丞 一 相,改封魏国公。奉命镇 毅 守北平,徙民实边,大兴 还 屯田。他善抚军,严号令 饥 ,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 仰 外征守,有「谋勇绝伦」 岩 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 魂 与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 询 。

推荐访问:历史无名英雄的事迹感悟 无名英雄 事迹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