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13篇

时间:2022-06-27 09:20:02 事迹材料 浏览次数: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13篇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1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2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总有一种人始终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下面给大家分享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3

  “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就是给董主任帮忙了。你要保重身体啊!”

  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谢的。

  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1.6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11个小区没有物业。

  从年前开始,董守芝和同事们就开始在社区清楼道、清屋顶、清死角,做大扫除,用消毒液在整个社区开展消杀。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上门排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及时发现“四类人员”,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础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别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以及孕产妇等,以便给他们提供急需的服务。

  从事社区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区的疫情防控,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西桥社区里,社区群干与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志愿者、网格党支部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力协作,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服务不断档。

  给董守芝底气和信心的,还有来自家人的关爱。董守芝的老伴身体不好,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她做点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总会叮咛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又给她冲热水袋,暖手暖脚。

  “自己年龄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儿子儿媳不想让我太操劳。他们很担心我,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董守芝说,每天看看3个月大的孙子的照片,是一种特别的慰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说起疫情结束后社区的优先事项,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让同志们都休息一下,让他们养好元气再来投入工作。”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4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5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6

  “我是护士长,是党员,还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该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珊说。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二十六天。“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样。”唐珊清楚地记得,到武汉是大年初三晚上7点,培训会一直持续到夜里1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到岗。唐珊和队员们同中日友好医院的战友一起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是一位对工作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护士长。唐珊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山西省级重点科室,护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称,提起唐珊,年轻一点的护士都说“可怕她了”,因为出了错会被她毫不留情地训斥。她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去了武汉,在她看来,救治一线“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工作绝不能出错。”

  这是一位处事周到、爱抠细节的护士长。作为护士长,唐珊要对这支护理队伍成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摸底,“每个班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保证护理质量。”她还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考虑医务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这样配合能够优势互补。”护理时,她会说一口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病人们听着乡音,知道“湖北伢子”回来了。

  她同时又很“仗义”和大气。护理工作本来就极耗体力,唐珊还主动把接物资、分物资的后勤活揽了过来。

  “来了就是一颗‘螺丝钉’,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刚到武汉那几天,她的手对防护手套过敏,起了红疹,她咬牙克服;忙起来午饭也顾不上吃,她笑笑说“也不觉得饿”。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断沉淀和思考。她向组织提出建议:“除了应收尽收,我们也要关注出院的病人,要考虑如何延伸护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过规范化操作,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带动家人和周边人做好防护。”

  唐珊说,她会战斗到获得全胜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门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爱与无畏,无远弗届。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7

  _,_农场工业科科长。当庚子新春一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_和众多青年一道,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行列中,他主动请缨担任了农场网格防控机制管理下的包片楼道长,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进行入户排查,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疫情防控至今,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居家隔离17人次,现已全部安全解除隔离。为做好从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务工求学返乡人员的登记排查监控工作,_带领7号楼各楼道长深入居民家中,深入细致排查人员名单,做到户户底数清、情况明。至今已入户调查48家,共计109人,复工生产离场32人,剩余77人安全居家生活。

  在复工复产期间,社区人员流动大,疫情危险程度高,为了帮助职工尽快完善复工离场手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离场政策和程序,细心查验填报信息,并在具体办理工作中,只要还有人员办手续,不管多晚他都要完成,因为他太了解这些人员焦急的心情了。到目前为止,已办理复工人员260多人次,装订档案200余册,开具社区居民证明30多人次。

  _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场职工感觉心里有底,增强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而他作为一名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们的“爱”,群众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现在,疫情形势虽已向好但还未结束,做为抗击疫情志愿者的_,仍在和大家一道坚守在一线,只为让_居民从容的面对疫情、静待春暖花开而走出家门。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8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9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英雄人物事迹材料五篇。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10

  “我是护士长,是党员,还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该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珊说。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二十六天。“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样。”唐珊清楚地记得,到武汉是大年初三晚上7点,培训会一直持续到夜里1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到岗。唐珊和队员们同中日友好医院的战友一起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是一位对工作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护士长。唐珊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山西省级重点科室,护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称,提起唐珊,年轻一点的护士都说“可怕她了”,因为出了错会被她毫不留情地训斥。她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去了武汉,在她看来,救治一线“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工作绝不能出错。”

  这是一位处事周到、爱抠细节的护士长。作为护士长,唐珊要对这支护理队伍成员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摸底,“每个班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保证护理质量。”她还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考虑医务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这样配合能够优势互补。”护理时,她会说一口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病人们听着乡音,知道“湖北伢子”回来了。

  她同时又很“仗义”和大气。护理工作本来就极耗体力,唐珊还主动把接物资、分物资的后勤活揽了过来。

  “来了就是一颗‘螺丝钉’,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刚到武汉那几天,她的手对防护手套过敏,起了红疹,她咬牙克服;忙起来午饭也顾不上吃,她笑笑说“也不觉得饿”。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断沉淀和思考。她向组织提出建议:“除了应收尽收,我们也要关注出院的病人,要考虑如何延伸护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过规范化操作,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带动家人和周边人做好防护。”

  唐珊说,她会战斗到获得全胜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门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爱与无畏,无远弗届。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11

  在这个疫情笼罩下的春节,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千万医护人员毅然坚守岗位,冲锋一线,守护万家百姓的团圆。

  __同志作为万千医护人员中的一员,他身处的检验科作为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辅助科室,是直面各种致病病原体的高风险科室,更是抗击疫情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侦察兵”。

  抗责在肩,立下“军令状”。“我愿用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临床知识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奋斗,听党指挥,绝不退缩,不辱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这是__同志在“请战书”上写下的誓言,没有多余的字眼,只有“召必至、战必胜”的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形势,__同志作为科室负责人,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小组,并组织全科职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及发热门诊患者标本采集,实验室标本检测处理流程及感染性废物处置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并要求大家熟悉流程,明确职责,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

  全力以赴,当好“侦察兵”。与战斗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同,检验科是一个为临床诊断提供专业科学依据的科室,检验科的医技人员就是医疗战线上的“侦察兵”,标本、仪器、数据就是他们作战的武器。检验科除了每天承担着病房与门急诊病人的标本检测,还要加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病区收取的检验标本,通过检验结果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自2020年1月28日以来,__同志一直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工作,我县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标本就是由该科室__同志采集,在明知道存在很大感染风险的情况下,__同志没有想太多,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不顾个人安危与病人面对面的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并多次走进隔离病房为疑似病例采集标本。

  众志成城,打好“阻击战”。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__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不仅每天要根据上级指示做好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及科室行政管理工作,还要挤出时间组织开展防控知识培训,指导员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如何处置医疗废弃物等。要求检验科的全体成员在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服从组织安排,做到24小时待命,坚决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用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12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疫情防控做出安排部署。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党员干部要以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走在前做表率的行动自觉,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叫响“跟我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主动出击,甘当疫情防控“守门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来势汹汹,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在防控工作中发挥着“守门员”的重要作用。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打头阵做表率。要涵养“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政治担当,把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党性砥砺初心的试金石,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安全,践行党的宗旨。要谋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部署,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高效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做好高速路口、村社区进出口等重要卡点防疫工作,确保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要落实不丢一户,不落一人的坚定行动。通过24小时轮值、逐家逐户走访摸排、高频播放防疫广播、张贴发放防疫公告等方式做到防控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盲区。通过切实行动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共克时艰,架起疫情防控“连心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一个“局外人”,更没有一个“旁观者”,每天的疫情公报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打赢这场硬仗,不单单要靠党员干部的力量,更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发动党员、凝聚群众,汇聚起共克时艰的人民伟力。要探索党员网格包保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实疫情防控工作力量,形成抓一人带一片的集成效应。通过党员网格包保,逐步构建起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网,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将伤害降低到最小。要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提倡居家隔离,不随意走亲访友,不组织大型聚会,做好自我预防,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同时,加强正面科学引导,避免在群众中形成恐慌情绪,引导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

  多点发力,考出疫情防控“好成绩”。《通知》指出,要注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一个组织的主心骨,一个队伍的领头羊,干得好不好,能不能扛住事直接决定着队伍走向和工作实绩。要增强冲锋陷阵能力,在疫情防控中走在前、做表率、干出样,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要增强统筹兼顾能力,积极协调工商、安监、交通、公安等各职能部门,做好协同配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食品供应正常、交通运输安全等,确保大局稳定。要增强宣传组织能力,发挥头雁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工作合力,用实打实地有力举措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迎难而上尽展党员担当。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携手同心,砥砺前行,共同守护这方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我是党员,我在一线!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篇13

  3月16日,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奔波在各大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对他来说,指导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离患者再近一些。

  这是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9楼的一间普通的会议室,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的国内顶尖级专家团队正在紧急会诊。杜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从1月中旬接到任务,加入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杜斌已经扎在抗疫最前线50多天,他奔波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巡查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最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重症患者从发病到住院平均需要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的心里,指导大家救治最好的方式就是带头守在床旁、守在患者身边。情况紧急时,给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杜斌都自己上。

  记者拍摄的这天晚上,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要和他预约同时在线交流探讨疫情相关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跨洋连线,从疾控到治疗,外国同行的问题具体到病人临床的诊断细节,他们希望能从中国办法中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升、病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推荐访问:事迹 英雄人物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英雄的事迹 中国航天英雄人物事迹征文 中国航天人员的事迹 航天英雄的人物事迹 航天英雄及他们的事迹 航天英雄的事迹有哪些 有关航天英雄的事迹 关于航天英雄的事迹 航天英雄有哪些事迹 航天英雄简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