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5篇

时间:2023-04-30 10:40:0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唐诗宋词

  中国文化_吹噓唐詩宋詞是中國的悲哀?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代在哲學方面一改春秋戰國以後歷代沉悶墨守的局面,伴隨通經致用,講求義理以及疑古思潮的興起,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為代表的理學等諸多流派。周敦頤創立濂學、邵雍創立象數學、張載創立關學、程顥、程頤兄弟創立洛學、王安石創立新學、司馬光創立朔學。蜀學的領袖則是蘇軾、蘇轍兄弟,陸九淵則是心學的開山鼻祖,朱熹更是集理學之大成,還有以陳亮代表的永康學派和葉適代表的永嘉學派。除此宋朝著名思想家還有李覯、呂祖謙、張拭等等,宋朝學術發達、百家爭鳴,宋朝時期是中國思想活躍的時期。學派林立、崇尚新奇。早在先秦時代,《老子》、《易經》已表明有對立統一的原理,宋代的張載、沈括、朱熹等人更是對辨證邏輯作出了重大貢獻。使中華民族早就擁有辨證的思維、深邃的思想。當希臘、印度人很早就仔細考慮形式邏輯的時候,中國人對發展辨證邏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近代文化大師王國維說:天水一朝(宋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學術,多發端于宋人。著名學者宋晞說:論學術文化則以兩宋為先。宋代學者氣象博大,學術途徑至廣,治學方法亦密。彼等此項貢獻,在我國學術史上應予大書特書,不容忽視。歷史大家錢穆說:治近代學術者當何自始?曰,必始於宋。何以當始於宋?曰,近世揭橥藥漢學之名以與宋學敵,不知宋學,別無以平漢宋之是非。

  對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這個民族的思想深度,對一個人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大腦的思維能力。思想家哲學家永遠是一流,而詩人再出色也只能是二流。唐朝近300年出現什麼思想大家?就是以詩取仕造成的,唐朝文明的層次不高和宋朝比完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文明。詩寫得再好管什麼?在世界思想文藝有什麼地位?100個詩人也不如一個哲人的歷史地位

  唐朝是詩的時代,而宋朝不是詞的時代。唐朝是以詩取仕,而宋朝不是以詞取仕。唐朝做詩功利性強,宋朝做詞則娛樂性強。唐人寫詩是專業,宋人寫詞是業餘。唐詩宋詞無論是它們在的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性質都沒有可比性。唐詩宋詞最好不要相提並論,更不能比個高下。用唐詩代表唐朝的文學可以,但用宋詞來代表宋朝的文學那太膚淺的。唐朝文學和宋朝文學不是一個級別的,唐朝文學根本不配和宋朝文學比。現在中國人對宋文、宋學研究的落後造成了。把宋詞捧得太高的局面。正如張海鷗先生在《宋文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展望》中感慨:二十世紀的宋代文學研究落後於唐代文學和宋史研究。而在宋代文學研究中,宋文研究又比詞、詩研究蕭條得多。如果說宋詞學和宋詩學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學科規模,那麼,宋文研究則連個散文學或文章學的學科概念都還沒有。

  唐詩發達根本就是因為唐政府的變態強調,考詩做官。以詩取仕正是唐朝文化落後的根源!唐詩在唐朝社會的變態強大,使唐朝其他文學形式沒有多大成就,如散文除了韓愈、柳宗元就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了,韓愈、柳宗元是唐朝的叛逆,唐朝三百多年也只出了這兩個叛逆,再無第三人。韓愈、柳宗元的聲音在唐朝是柔弱的,而歐陽修的聲音在宋朝是響亮的。

  北宋大文學家蘇轍一針見雪的指出:唐人工於詩而陋于聞道。歷史學大家錢穆也指出:唐代社會乃為一詩家的社會。詩之為用,抒私人之情懷,發私人之哀怨,則有餘。闡揚聖君賢相周公孔子之治平大道,則不足。從中國文學史全局觀來看聞一多先生指出:唐人把整個精力用在作詩上面,影響後代知識分子除了寫詩百無一能。他們也要負一定的責任。雖然他們那樣也是社會背景造成的,可是國家的政治卻因此到了大媚。

  古希臘因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才顯得偉大,才有高山仰止的文明高度。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因有老子、孔子、莊子、孫子、韓非子等等思想家才在世界享有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宋朝因有朱熹、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才等博大思想家,才使宋朝偉大擁有至高無上的文明高度,不可預測的思想深度。

  對一個人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大腦的思維能力,對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這個民族的思想深度。思想家哲學家永遠是一流,而詩人再出色也只能是二流。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二流文學,吹得再大也鑄造代表不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靈魂。也在世界文明史也佔據不了什麼地位,也不能帶給中國文明至高無上的榮譽。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帶給中國榮譽的是孔子、老子、莊子等思想大家及朱子朱熹等宋代大儒們。而不是雕蟲小計的李白、柳永。李白、柳永之流在世界的影響遠遠比不過朱熹。在世界各地有研究孔子、朱子的思想協會,沒聽說過有研究

  李白、柳永的小詩小詞協會。唐詩、宋詞、元曲這種二流文學怎麼能在世界上拿出手?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第一是思想家,第二是思想家,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是思想家,哪有擅長做小詞小曲人的位置?

  感谢您的阅读!

篇二: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从唐诗宋词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

  可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每此中国人的光荣,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湛,国学经典中储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和精髓。

  国学经典不单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每此中国人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行或缺的精神粮食。

  唐诗宋词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认识、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有侧重要的价

  值。

  一、唐诗和宋词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拥有极其绚烂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相形见拙。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学体裁,并贯串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到了唐朝,诗才真实焕发出绚丽醒目的光彩,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朝文学发展的主流,上至贵爵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成了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也出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风格、成就优秀的诗坛大家,留下了很多人人皆知、尽人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可以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

  词的发展也只有到了宋朝才标新立异,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令世人刮目相待,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词坛大家,也为后辈留下了无数交口称赞的名章佳作。

  1《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一文主假如研究唐诗对宋词的影响和宋词对唐诗的继承,经过对不一样期间的最具影响诗词人的诗词剖析研究,总结出唐诗宋词的影响与继承。

  宋词能获得这样显赫的成就,假如不是成立在唐诗这样优秀的成就和这样熟练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行想象的。

  1/6唐诗对宋词发展的影响相当深远,我们只需对宋词的艺术加以剖析,就会发现,宋词在乎象、写景抒怀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地创建方面,甚至在语言的磨炼、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显然的继承关系。

  自然,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其实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建。

  宋词继承唐诗创作艺术的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自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

  这就就是宋词拥有长短交织、变化无常的句式,这类句式,打破了唐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宛、更有神韵的抒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学习唐诗宋词的意义中国文学广博深沉、富于文化底蕴,此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是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

  ”因为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在此无心夸张

  “唐诗宋词

  ”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的确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

  唐诗宋词的感情意蕴,最简单为人们所接受,并令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

  2所以,我们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从

  “唐诗宋词

  ”下手是最适合大众而又简捷速效的。

  第一,要认识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等。

  这些内容大概认识即可,不用追究。

  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认识作者的平生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简单被忽视。

  2/6因为只有认识了作者的平生经历、思想偏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感情内函,进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假如你不认识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激烈热爱的感情,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辰惦念着他心魂的话,就很简单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欢春雨的作品。

  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欢,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

  所以诗人一开篇就以喜欢的口吻赞之为

  “好雨

  ”,说其

  “知节气

  ”而下。

  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

  因而可知,假如我们认识了杜甫的平生思想,不只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并且能在感觉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遇到感染和熏陶,逐渐地萌发爱国爱民的感情。

  再次,感悟诗词感情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

  在达成了上述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后,还要

  “感其然,悟其所以然

  ”,深入到对作品

  “情”的感觉和

  “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

  那么如何才能感觉其

  “情”、感悟其

  “蕴”呢?方法只有一个:

  读

  —朗诵

  —朗诵

  —吟诵。

  必定要作声地读,并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

  “吟诵

  ”,这样才能感觉到作品中那如同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同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

  在常常地、多篇目地、频频吟诵

  “唐诗宋词

  ”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

  长此以往,你就会感觉自己真的“和”了点,“儒”了点,“雅”了些。

  3/6三、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学习它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研究它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当前,我们社会上有一种向

  “洋”偏向,他们把传统文化几乎所有否认了,不只否认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诗词,艺术中的书法,国画,就连中医也有人开始否认了,更有甚者把孔子的作用都排到了章子怡,姚明的后边。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秀部分,是人类难得的精神财产,并且是全部新的更高的文明的重生源之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表此刻这样几方面:

  一是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向来关注现实

  4人生,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并说:

  “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

  ”。

  正是这类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全部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坚强抗争的精神。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

  “鬼”的精神,重申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

  造。

  二是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内在涵养与精神世界,歧视那种贪心与庸俗的物欲。

  孟子提出

  “充分之谓美

  ”,并以为

  “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这是对人品的根本要求,这类传统美德,对现代人品的塑造,也是特别难得

  的。

  4/6三是有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稳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沉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先人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在今日,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华昌盛,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四是追求真谛,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歧视那种贪生畏死,背恩忘义、追赶名利的小人。

  先人在谈到对真谛的追求时,以为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宣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精神。

  这类对真谛执着、献身精神是推进现代化的强盛动力。

  五是团结相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先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相助,尊老爱幼的社会民风,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睦,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上述各种论述5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地的一部分,仅仅就足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精湛。

  四、学习唐诗宋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唐诗对宋词有影响,宋词对唐诗有继承,那么我们现代人更应当对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流传下去,并弘扬光大,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构成。

  5/6(一)要系统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以为应当将其作为一门特意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余各科。

  这是向中国各个知识阶层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门路,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普及文化的传承者。

  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民俗习惯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博精湛而产生骄傲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头万绪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可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汲取中国传统思想而提升道德涵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取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流传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利用现代流传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浸透在网络、文化沟通、旅行参观中,面向社会大众,从头唤起社会大众认识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忱。

  经过这些媒介宣

  6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普通化、全世界化。

  当前,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许多学者都以为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主流或中心。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伍和腐败、汲取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交融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活力。

  中国

  “礼义仁智信

  ”的做人原则,教化为本、以德为先的政治策略,饱含中国深沉文化底蕴的民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历史的名山大川,将成为中国先进文化中不行切割的重要部分;储藏着丰富价值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人类新一轮道德价值规范的重构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中兴和中国的和平兴起的强盛精神动力。

  6/6

篇三: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唐诗宋词的美

  流淌的历史长河淹没了无数的王朝,然而不曾磨灭的事文化的梦,奔腾的黄河之水讲述着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犹如绵延至群山,在唐宋时期奇峰突起,高耸入云,形成唐诗宋词两座高峰,因为他们的成就,中国才当之无愧的称之为“诗国”,诗词才成为中国文学最辉煌的部分。唐诗宋词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可以“颉抗西域”的主要资本。虽然时间改变了许多,泯灭了不知多少的富华,然而经典未曾消失,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文化的内涵,使之永恒不朽。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卓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唐诗

  唐诗的形式而言,及其大成,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等多种形式,七言还发展为歌行体,中唐有发展为元和体,乐府又发展为新题乐府。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但唐代定型,成为官定考试及竞赛的诗题,人人能作,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六言诗.词在唐代也有时创作,中唐晚期以蔚然为大国。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618--907)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618--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712--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766--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836--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按照流派可以将唐诗分成以下几类: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宋词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每以婉约.豪放两派衡量作家,概括风格:前者隐约含蓄,托兴深远,音律舒徐和缓,像:“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等即时,也称阴柔美;后者明白显豁,淋漓尽致,音律纵横跌宕,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等即时,也称阳刚美,

  宋词一婉约为主流。“婉约”是词的当行本色,“豪放”是别调。婉约词题材较狭窄,大多是爱情、离别、思乡、咏物等传统内容,语言流丽而典雅,音律谐婉而妩媚,有一唱三叹之致,却易限于贫弱或为文造情。豪放之作在饱受政治沧桑火或经家园之变的作者的笔下,或作金戈铁马,或指画山河,作激浊扬清之论,但易流于叫器,而又粗俗之病。两宋词坛名家辈出,堪称大家者,亦指不胜屈。北宋柳永、晏殊、欧阳修、周邦彦及南宋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堪称婉约正宗,而苏轼、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刘克庄、蒋捷,则为豪放别派,将两宋词坛打扮的花团锦簇,目不暇接。

  宋词的流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个人小结

  唐诗宋词完美地把诗词创作与艺术美学结合了起来,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洗涤着我们的性灵,我们将把这些流传千古的绝唱保留、传承……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啊!

  感谢诗词。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感谢她们把我们带进的美学世界。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美丽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

  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诗词与美,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用人生去体验这永

篇四: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学生甘晓华Array指导教师

  专业会计学

  层次高起专

  批次

  082学号

  w530251082003学习中心楚雄牟定农广校

  工作单位昆明德缘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年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有人曾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在我以为不然。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1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

  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

  等等不一而足。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抽象思辨的奇葩,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老子》五千言,上呈古代文化,下启白代之学,中国历史上各家学派,无不从其汲取学术思想养分。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道”,《老子》二十五章中有简明的概括:“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道”的本位论,“道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是按自己的样子为法则的。老子还有其朴素的辨证思想。关于对立统一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量

  变质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合2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于否定之否定方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以“静观”、“玄鉴”为特征的直觉认识论。还有其特有的政治哲学,包括无为而治,所谓“小国寡民”,“不得已”而用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统治才能稳固。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

  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尤其是它的众生平等、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不断的摩擦斗争。佛教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佛教的一套心性修养途径也为唐以来儒家学者所吸取,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佛教从出世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极端重要性,从人生解脱角度阐发了禁欲主义思想,还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以及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种道德训条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相通,和我国的国家本位与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入了外部世界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及优秀人才,我们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日渐富足,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历代先贤梦寐以求的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理由为此自豪和欣喜,我们有理由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而充满无限憧憬。

  但是,作为一个伟大国家和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外部世界生产要素参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同时,外

  部文化也大量涌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正在加速消解。我们的年轻人对本民族的历史了解肤浅,对本民族灿若群星般的历史人物知之甚少,对他们的思想著述很少涉猎,对本民族的民俗、节日、语言、文学及其他门类的艺术少了前人的热情和挚爱。不惟年轻人,我们很多中老年人也异化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能说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

  一个民族要长盛不衰,根本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强势文化,要使自己的文化永远处于先进状态。这使我想起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3毕业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继承)

  方向。这是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的重要思想。现阶段我们要建立发展自己的先进文化,就是要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吸取世界不同地域民族的进步文化,完成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拣选、继承并大力弘扬,全体公民齐心协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践行我们的先进文化,不断推进发展使之始终处于世界文化前沿。如此,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谁也不能阻止,中华民族的前景将无限光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将无限稳固。

篇五: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和唐诗宋词PDF

  中国酒文化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唐诗宋词中也能体现出来,可见它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诗经》是中国酒文化最古老的记载,描写了酒的多种形式和饮用的喜乐。《远上寒山石径斜,犹似黄鹤楼中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都清楚地写出了宴会上饮酒的情景。

  宋代诗歌着重强调了酒类及其饮用方式的多样性。《定风波·送何曾教》中“何曾教三更觅绪,咬定青唇不语真”,描绘了和朋友一起静静饮完一杯葡萄酒,然后啜饮一小口珍酿,尽职尽责地尊重他的教导。

  唐代的酒文化重视大众健康意识,在《行路难·其五》中提醒说:“人言黄鹤之将死,死而后已”,指出酗酒会破坏身体,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诗词同时也表达出酒文化最重要的价值——社交和联系,即便是低端的乐游,也可以用宴饮来表现出情调,《行行重行行》“数杯重阳,恩同长相忆”,描述了旅途上,老少朋友一起坐在一起,一杯杯觥筹之间,感受到不一样的欢声笑语。

  中国酒文化在唐宋时期被记录、演绎,不仅可以体会到这个时期风光及人文,也可以深刻体会酒文化、幸福感。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在情调中加深友谊,将永远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传统。

推荐访问:从唐诗宋词谈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文化 唐诗宋词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