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论文3000字(8篇)

时间:2023-05-02 10:25: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篇一:概论论文3000字

  

  通信技术概论论文3000字

  摘要:在机械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突破性、创新性的服务,突破传统机械专业实训教学的限定时间或地点、不真实的局限性,降低学生实操练习时的潜在危险。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机械实训教学方法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应用,并提出了两点注意事项,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机械实训教学;云教学;虚拟现实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在教学领域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机械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诸多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升级传统的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使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形象、互动,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1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

  老师首先向学生说明机械加工的原理和顺序,然后进行演示,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验。这一教学过程从教学角度看是完整、科学的,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这样的教育过程并不完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和本科课程的教育都是“集体教育”,也就是说,在教室和训练场,一个教师多教育几个人甚至几十个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只有一些学生才能掌握教师教的技能,其他学生可能会有疑问。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但很难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控机床操作时,由于数控机床操作按钮较多,加工参数的设置相对比较复杂,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及时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也没有学会正确使用机床,甚至会给后期机床操作留下安全隐患。

  2移动通信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分析

  当前,5G时代已经来临,移动通信技术将以更加多元、宽带、智能的特点走向人民大众。如表1所示,为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5G时代,将可以承载更多用户、覆盖更广面积、数据传播速度更快。第一,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注入信息技术,从而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分析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规律。在实践中,教师承担着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变成了能够独立进行知识点的探索和学习的学习主体。第二,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方法的变革。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搭建生动逼真、自然形象的视听世界,原比例模拟各类事物,简化一些原本复杂的事物,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同时,基于网络的便利性,有效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了随时随地的资料上传、下载,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三,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空间的制约,可以24小时在线学习,为有效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数控技术出发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可以仿真模拟现实教学,提高实践性教育。

  3探究信息技术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1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

  基于多媒体软件,教师将各种信息剪辑为一体,如: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等信息,并在学生面前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创造更生动的教育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如图1所示。在机械专业技术的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编程知识点、编程方法、产品样图、过程点、操作视频等。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提高实训教学指导的直觉性和活力。与此同时,结合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明确教学内容的疑点、重点、难点,进而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互动交流。如:知识点的讲解、程序操作、参数的设定、模拟试验验证等类别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对话性的问题回答内容,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与知识的认知、理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而促进个性化教育。实际上,教师将多媒体教材上传到网络教育平台上,可以指导学生强化学习前的准备和授课后的复习。此时,师生可以结合多媒体内容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有利于机械专业技术培训和教学过程的全方位优化,促进机械专业技术培训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3.2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就目前状况而言,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已经成为常态,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培训和指导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如项目实例、模拟、实践视频、动画和迷你课程等,将知识点抽象化为直观,便于学生操作、理解的同时变得更加生动。基于机械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模拟教学一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在模拟软件的支撑下,学生借助计算机编程、程序验证、工具调整、模拟加工、工件测量等操作。这种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仿真模拟实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潜在危险。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将其应用于机械实训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传感器技术融合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实践操作。此外,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大力开发数字教材。例如,通过AR模型和二维码技术的组合,可以将教科书的平面图变换成三维形状。如图2所示。实际上,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相应的立体

  的模型构建,使其更加直观。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训练中可以很好地进行建模和编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高。

  3.3充分发挥手机智能化功能的优势

  现阶段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机械专业技术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将机器训练操作过程详细完整地上传到我们的教学云盘中。结合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即使不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几个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利用手机快速找到对应的知识点,我们称之为云教学。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原本需要在计算机中操作的内容。尤其是5G通信技术的诞生,即时通讯方式、速度更快,进而普及了移动内容的学习。如雨课、墨蓝云课、学习通行证等移动课堂软件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控技术培训和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手机智能功能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让学生登录,既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安排作业,增强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智能手机进行编程、操作等。通过预先记录数字控制技术并上传到教育平台和微信QQ群课堂,鼓励学生进行对话和回答问题,增强数字控制技术的实践能力。

  3.4引入网络教学平台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实训教学中。此时,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突破传统时间、地点、时空的限制,吸收更多的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讲授仿真课程或迷你课程,网络开放网络教学计划,数控技术训练操作录像的学习资源,编程方法等的制作和形成,上传到在线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学习,强调课堂操作难度高、混乱,回答学生的共性和个别问题,实现

  “在线+线下”混合授课,具体表现为:课前以微课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课中以仿真软件为主落实操作,课后以完成实验报告或考试为主。

  4移动通信技术在机械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选题的有效性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有一定的优越性,也有相应的不足。在利用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机械专业技术实训教学时,通过明确其局限性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进行机械实训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用移动通信技术,只有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课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2注意方式的多样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具有直观的优点,能够直观地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如果使用单一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授课的话,就会逐渐变成表面的形式,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降低授课的效果。因此,在实践性的授课中,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采用有效的授课方法,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统合和利用,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5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将信息技术导入机械专业的实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开发多媒体课件,并将优质资源整合到高品质教育中,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从而促进机械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庆,蒋毅.移动通信技术在机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06):42-42[2]吴香林,刘群.基于高职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实训的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014(033):150-152[3]孙社文.移动通信工程实训仿真系统设计[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15-18[4]李婧卿,张春业.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谁主沉浮?———当今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比较[J].数据通信,2009(06):7-11[5]李毅.信息通信技术安全标准及其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中的进展与应用(续1)[J].数据通信,2008(02):8-13

篇二:概论论文3000字

  

  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

  近来年,学术界深入研究毛泽东统战思想,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与评述是继续深入研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篇一

  《论事实求是》

  摘要:一代伟人把,马列主义的精髓,隆重倾注笔端,潇洒挥毫写下了,中国革命经验总结,“实事求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与大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

  关键词:实事求是

  意义

  大学生

  一、实事求是历史精神底蕴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它既是毛泽东哲学丰富内涵的高度浓缩,也是对毛泽东哲学之深刻思想的最精粹、最简洁的表达。作为一条思想路线,它引导中国共产党从过去走到现在,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它又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半个多世纪以来,由毛泽东所概括的实事求是精神,已经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所有领域,极其深刻地影响和重塑着当代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二、实事求是内涵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完整而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带领全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也使这一路线有了进一步完整而丰富的内容。按毛泽东同志的解释,实事求是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去研究事物的规律。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的基础上,依据实践

  的需要和理论的发展,全面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将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表达准确反映了邓小平早在1985年4月15日会见坦桑尼亚共和国副总统时的谈话时就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的看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在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中详细阐发了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依据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党章的这一提法,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完整的表述。

  三、实事求是的阻力

  改革开放已30年,马上又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这60年来,不,可以说从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人们感叹,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实事求是,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客观事物摆在那里,你只要不是有意歪曲它,照实去说、去做、去办事,应该不难。

  “实事求是”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的实践过程,必然会遇到阻力。不能实事求是的原因之一是无知,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缺乏相关的知识。这种人办起事来牛头不对马嘴,离题太远,又浅又浮。有时却表现得很执著,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孜孜以求,蠢得可爱,倔得可气。情况不明胆子大,是非不清点子多。他连事情的最基本情况都不管不顾,哪能谈得上去求什么内在规律。凡有一定年龄,一点经历的人,处事都有了自己的经验。这经验有时对探索新事新理有帮助,有时却是一种

  阻力。因为它是主观的先验的东西,而客观事物却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循规蹈矩,驾轻就熟是人的天性,但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就会主客观不符,无法实事求是。在漫长的科学史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大胆创新、谨慎实验的著名范例。但是也常会栽倒在自己的经验面前。1781年英国人发现天王星,不久发现它的轨道有些反常,人们怀疑在它之外还有一个未知星球在起作用。果然经过计算、观察,1846年9月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也不安分,照前面的经验来推论,还会有一颗未知星,果然后来又发现了冥王星。应该说再二、再三,这个经验是有效的。1854年,人们发现水星的轨道也有点反常,就又设想,水星附近还会另有一颗未发现的新星。但这一次经验误导了科学家。人们连续找了61年,不见任何结果。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问世才有了新的科学解释。所以说一定要跳出经验。

  四、浅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带给人民的利益,西藏铁路的开通,西电东送所带来的方便,无不使我们感到激动和感动。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正确走他的发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从,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要解决于党的领导人是否找准了方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按照国情抉择策略,那就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问题,不切实际考虑事情,不能夸大事实去说话,我们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摆脱贫穷这一帽子就不能强制丢掉,不能为了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为了争个高低,盲目跟从,盲目做事,不顾实际去说话,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千千万万群众,亿亿万万老百姓。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是指引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灯光,我们不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具体国情,去寻找最适合我们走的路,去探索最好的路,我们坚定民主,富强,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在不遥远的那一天到来!2008年9月11日,是中国奶业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鹿奶粉事件”让全国的老百姓认识了一个名词——三聚氰胺,也让整个奶业行业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危机之中。“三鹿”只

  顾自己的利润而放松了对产品检查的力度,甚至是明知故犯,没有及时停产整顿并收回出厂的所有产品,视儿童生命健康于不顾,视法律为儿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它没有脚踏实地,没有以事实为依据和隐瞒事实的例证,它违背了以事实为依据这个原则。这个事例告诫所有的企业,在企业动作盈利时,一定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这个实事为依据再图自己的利益,切勿弄虚作假、劳民伤财而且损人不利己。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

  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

  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德望这段时间里努力是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

  参考文献:

  【1】《论当代大学生理想的建构》,王建国

  【2】《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张昊马曦

  【3】《长征精神及其启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杨春长

  吴开胜

  【4】《通过荣辱观教育培养和造就合格大学生》,李爱萍

  【5】《毛泽东笔下的平仄长征》,杜超

  【6】《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王顺生

  12下一页

篇三:概论论文3000字

  

  关于大学毛概课程的3000字论文

  推荐文章

  毛概思想概论论文范文3000字

  热度:

  浅论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

  热度:

  有关深化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2000字

  热度:

  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

  热度:

  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

  热度:

  毛概课是一门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政等方面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毛概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毛概课程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大学毛概课程的3000字论文篇一

  《试论邓小平的中国和平崛起思想》

  【摘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引路人。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把社会主义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适时把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的发展机遇,并在准确判断国际局势的基础上确定外交策略,实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邓小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奠定的和平崛起战略,从而继续有力地将中国和平崛起推向前进。

  【关键词】邓小平;和平崛起;和平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二十四字方针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历史趋势之一。中国的和平崛起迅速改变着世界格局,向世人展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和平崛起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逻辑之中,同时又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探索的产物。

  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引路人。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科学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适时把握经济全球化中新的发展机遇,准确判断形势确定外交策略,实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邓小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1、“和平与发展”:和平崛起的历史坐标

  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为新的历史坐标,邓小平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实现了从“斗争崛起”战略到“和平崛起”战略的历史性转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左”的路线,开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进行拨乱反正,澄清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是非。这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党对于时代问题、对于时代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认识,从当代世界历史条件和国际局势的现实出发,做出了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我们党“和平与发展”的新的时代主题观。

  自列宁在上个世纪初提出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来,各国共产党人都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出发,制订自己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毛泽东在1941年明确说过,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后来他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又说过,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这完全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中,我们党更将准备打仗,并且立足于“早打”、“大打”,作为判断世界形势和制订战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对于当时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做出新的分析和评估,改变了过去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邓小平指出:“粉碎‘_’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通过对世界形势和战争与

  和平力量此消彼长的分析,邓小平得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的重要结论。[1](P126~127)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果断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国际形势判断,得出了“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结论[1](P232),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时代问题的认识。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首次提出,和平问题和南北问题即发展问题是世界上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突出问题[1](P96)。时隔不久,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发表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谈话,明确将时代的主题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1](P105)

  正确地判断和认识时代,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出发点。列宁曾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2](P142)邓小平也指出,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了时代问题,并且坚持这样的判断,所以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一心一意地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1](P232)“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P6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P78)等立论,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出发,我们党做出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实现了从“斗争崛起”战略到“和平崛起”战略的历史性转变。

  邓小平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了时代风云的变化,正确地做出了世

  界将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的预见,为全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前提性和全局性的战略判断和理论依据,为中国经济的跨越性发展与和平崛起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历史坐标。

  2、“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和平崛起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中国的和平崛起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稳定的发展。在短短20年内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动力来源。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1.7万亿元,年均增长914%,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6位。对外开放,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加速发展,是中国经济近20年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7亿美元,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高达8512亿美元,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中国也同时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成为世界第一直接投资国。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已达46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6800亿美元以上,其中直接投资5015亿美元。最近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中国经济创造了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周边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经济中一支稳定健康的力量。这一特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地区,包括我国香港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货币大幅度贬值,资本市场剧烈动荡,整个地区经济陷入不景气,并面临进一步全面衰退的危险。面对地区性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从稳定区域经济的大局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从而缓解了东南亚地区的衰退压力,为地区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联合国

  《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将与美国共同成为推动未来世界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巨大成就,是在我们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取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抓住时代主题转换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1](P64)始终强调要利用和平环境,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一以贯之的作法,也是他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使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一些困难和干扰的时候,邓小平都是从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和党的基本路线出发,坚决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他多次告诫全党: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中心,而不能干扰和冲击这个中心,要“顽固一点”,始终“扭住不放”。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1](P375)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邓小平思想的一大特色。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1](P378)等著名论断。这些重要论断不仅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更为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世界历史上,文明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国家民族之间为争夺资源而发生的利益冲突,甚至引起战争。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资源少,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形势严峻的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如果中国走历史上西方大国崛起的老路,给世界带来的就不会是和平、稳定和共赢,就必然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冲击。因此,中国必须寻求消耗资源更少,对环境污染更小的发展道路;必须寻找能够创造共同利益而非扩张与掠夺的发展道路。邓小平

  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将中国引上一条注重效率的、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经济在迅速崛起过程中,始终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积极健康、具有建设性的因素。

  3、“二十四字方针”:中国和平崛起的策略思想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正确实施,需要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保证,特别是正确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1](P328)把和平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为建设“和平的社会主义”,为保证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实行和平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以敏锐的国际战略眼光,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满足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和平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发展和繁荣的共同愿望。“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1](P330)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以此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主张通过和平协商来解决国家间的冲突和分歧,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等,是邓小平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基本观点。

  20世纪80、90年代之交,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前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政治剧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原有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下,中国也发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989年至1990年间,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人的几次谈话中,反复阐明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的“二十四字方针”:冷

  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

  邓小平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关键时刻,高瞻远瞩,把握了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方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制订了正确的战略、策略,使中国现代化的巨轮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方法。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只有冷静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趋势。邓小平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国际上有许多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楚,但是又不能把形势看得一片漆黑,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看到对我们有利的因素,要善于利用矛盾和把握时机。邓小平认为,前苏联、东欧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来说并不感到意外,是迟早要出现的,这个变化首先出在内部。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格局中“西强东弱”的局面进一步加强,西方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就会被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挤垮。因此,中国自己不能乱,要认真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会显示出优越性。“稳住阵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性和坚定性。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和遏制政策,继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邓小平指出,在国际交往中,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放在首位,沉着应付西方的攻势。邓小平指出:我们反对制裁,也不怕制裁,坚持同所有的国家保持来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从容地发展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最大限度争取有利的国际空间。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集中体现了他在复杂困难的国际局势下,为中国争取和平崛起机会的策略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在当时

  的国际形势下,最重要的就是把中国自己发展起来,不事张扬,少说多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方对我们的压力,有利于利用矛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有所作为”和“决不当头”,体现了邓小平策略思想中的辩证法。中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爱好和平的大国,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邓小平指出,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不管怎样变,中国都算一极。中国不要自己贬低自己,今后会在国际事务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有所作为”,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和自身的能力,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决不在冷战结束后代替苏联成为与西方对抗的新的一极。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充当第三世界的首领,代表第三世界利益与西方抗争。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千万不能当头,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的力量不够,与西方对抗将失去许多主动权,对中国的发展不利。中国目前不称霸,将来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强大了,也不称霸。[1](P363)中国永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上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积极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邓小平在十多年前那样复杂紧迫的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的“二十四字方针”闪烁着辩证法智慧的光辉。实践证明“,二十四字方针”指导我国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成功开展和平外交,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发挥了重大而关键的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书写了新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篇章。在“二十四字方针”指导下,中国渡过了苏东剧变给国际共运带来的艰难岁月,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美炸我驻南使馆、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9?11”事件和2003年美伊战争等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这一方针指导我们沉着应付,稳住阵脚,不感情用事,埋头苦干,量力而行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重。在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问题上,敢于斗争;在处理国际事务上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坚持社会主义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上,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从而为保证中国“和平崛

  起”战略的成功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3](P429~430)“二十四字方针”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正确的策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的战略与策略思想指导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力量。当年,邓小平曾满怀信心地说:“国家的总的力量大了,那时办事情就不像现在这样困难了”[1](P162),“十亿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P158),“就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就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奋斗方向,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1](P195~196)。因此,“中国是很有希望的”[1](P358)。今天中国的发展正在成功实现着邓小平的伟大预言。

  邓小平奠定的和平崛起的战略,得到了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为的中央领导集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重要方针。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重要方针的确立和提出,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和持续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促进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继续有力地将中国和平崛起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四:概论论文3000字

  

  城规概论结课论文格式——3000字以内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

  学院(系):

  ××系

  专业班级:

  ××专业××班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目

  录

  摘

  要.........................................................................181Abstract.......................................................................1821绪论.........................................................................1831.1×××

  .......................................................................183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2.1数值模型..............................................................183参考文献......................................................................185致

  谢.........................................................................186《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摘

  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AbstractThispaperfirstsimulatesthecombustionspaceofa650t/dayair-fuelcombustionfloatglassfurnace.Thentransformitintoaoxy-fuelonewiththemodelandcomparethem.Theresultshave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intransformingfloatglassfurnacefromair-fueltooxy-fuelcombustion.

  ××××××××××××××××××××××××××××××××××××××××.××××××××××××××××××××××××××××××××××××××××××××××××××××××××××××××××××××××××××××××××××××××××××××××××.

  KeyWords:×××××;××××;numericalsimulation;air-fuelcombustion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1绪论

  当前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到2004年底,国内浮法玻璃生产线共有123条,生产能力超过2.8亿重量箱[1],××××××××烟气带走的热量,降低NOx的排放量(比空气助燃系统降低85%~90%)[2]。××××××燃烧稳定,因此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3]。

  1.1×××

  ××××××××××××××××××××××××××××××××××××××××

  --------章与章插入分页符----------2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2.1数值模型

  此次建模过程中使用的模型包括湍流模型,燃烧模型,离散相模型,辐射传热模型和烟灰生成模型。下面逐一介绍。

  2.1.1湍流模型

  描述气体湍流流动的湍流模型很多,但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是k-ε双方程模型。本文也采用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该模型自从被Launder和Spalding提出之后,×:

  ??

  ?????????vj???????????S??Sp?

  (1)

  ???t?xj?xj??xj?其中,湍流动能方程为:

  ??????(???t)?k??G?G????Y?S(?k)?(?ku)?ikbMk?t?xi?xi??k?xj???

  (2)

  其中:Gk表示由层流速度梯度而产生的湍流动能,Gb是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YM是在可压缩湍流中,过渡的扩散产生的波动,C1,C2,C3是常量,σk和σε

  k方程和ε方程的湍流Prandtl数,Sk和

  Sε是用户定义的。

  2.1.2×××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

  图×

  三种小炉改造方案的对比

  表×

  实验试剂

  名称

  N-甲基咪唑

  溴代十六烷

  三甲苯

  癸烷

  分子式

  C4H6N2C16H33Br(CH3)3C6H3C10H22规格

  工业级

  化学纯

  化学纯

  化学纯

  厂家

  浙江临海凯乐化工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江都利达化工公司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SchachtE.Industrialpolysaccharides[M].Amsterdam:ElsevierScience,1987.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4.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7]SpriggsGE.Ahistoryoffinegrainedhardmetal[J].

  IntJofRefractoryMetalandHardMaterial,1995,13:241-255.

  [8]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致

  谢

  毕业论文即将完成,我的学生生涯也要告一段落了。借此机会,我要对四年来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

  ×××

  年

  月

  日

篇五:概论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3000字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00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

  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

  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

  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正确阐述了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

  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性和整体性。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毛泽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价值,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少年毛泽东在探讨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就很注意砥砺品行。在这方面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杨昌济老师。杨昌济讲授伦理学,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秉公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当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出色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更加重视哲学的伦理功能。他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真谛,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观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出现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应当应用这一哲学的伦理力量去感染、陶冶、培养青年人;应当充分展现革命领袖的人格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从哲学上加以升华,将理论学习与修养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解决品德端正的问题。

  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是符合历史规律性的理想。但是这种美好理想的实现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自发实现,相反,它需要人们自觉地为之奋斗。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外在于人们的活动,而是体现在人们的实践之中;历史的必然性并不会一帆风顺地实现,而是常常要走一条曲折之路。社会主义实践的复杂性以及艰巨性,更加需要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要引导学生正确反思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正如邓小平所高瞻远瞩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

  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来指导和谐社会的实践,就要求我们要正视并充分尊重社会群体对各自利益的追求,通过正确的途径把对利益的追求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动力。我们要尊重社会群体对于自身利益的正当追求,并且要给与群众切实的利益。对群众利益的安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又快又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成果,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和兴旺发达。大学生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崇高信仰;养成良好的道德,掌握科学的思维,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在当代,随着世界对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紧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努力实现党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和作风,在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二必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

  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在我心中,以前我有我自己心中的一个社会主义,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也

  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这都是一个过程。这需要我们的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等待去创造。可能或者说是一定,作为社会主义的创造着和建设者的我们是看不到社会主义完全建成。因为真需要时间的积累,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众多因素全面的进步缺一不可。虽然我们看不到那一天的来临,但我们的子孙会看到的。跑在奋斗的路上也是一种幸福。

  不管我们身处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永远只要公平,自由。我们永远也不要让别人掌控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互相尊重,团结,去做发自内心的正确的事情。不因为了所谓的集体利益而损害个人,为集体献身的权利永远属于个人,不能强迫他人成为英雄,即包容……总之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一个社会形态。这也是我心中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与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

  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

  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总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篇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键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同样也是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16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必定事半功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篇六:概论论文3000字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关于大学生毛概课的论文3000字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课的3000字论文篇一

  《论毛泽东的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前辈的思想成果,对形式逻辑和唯物辩证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

  一、毛泽东的形式逻辑思想

  1、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毛泽东认为形式逻辑只管形式,不管内容,因而没有阶级性。1961年,毛泽东指出:“形式逻辑只管形式,不管内容,从错误的前提推出错误的结论,在形式上也可以是正确的。”

  “形式”是对思维结构的要求和规范,它确保人们在思维中从结构上不犯错误。思维内容的真假却靠具体科学去解决。毛泽东还认为形式逻辑不应包括充足理由律。1965年12月,他说:“什么充足理由律?我看没有什么充足理由律。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由。哪一个阶级有充足理由?”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哪个阶级、哪个民族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都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都要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1957年,毛泽东接见周谷城,周谷城说:“形式逻辑这个东西是敌我共同的武器,我方可用,敌也可用,它没有阶级性。”

  毛泽东问:“何以见得?”周谷城举例说:“资产阶级说,凡生产资料应该私有,所有大工厂是生产资料,所以,大工厂应该私有;无产阶级说,凡生产资料应该公有,所有大工厂是生产资料,所以,大工厂应该公有。”

  毛泽东笑着说:“言之成理,也有力。”

  2、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而上学方法的关系。

  毛泽东认为形式逻辑不同于形而上学方法、唯物辩证法。1938年3月25日,毛泽东写道:“潘梓年同志寄来了他所作一册《逻辑与逻辑学》,本日看至93页,颇为新鲜。”

  对于潘梓年在“方法论”和“技术论”下把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区分开来,并把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共同作用于思维实际,毛泽东认为是可取的。党中央编辑整理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于1951年3月8日给田家英等人写信,指出《矛盾论》中“论形式逻辑的后面几段,词意不达,还须修改”。在《矛盾论》正式发表时,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把“形式论理的同一律与辩证的矛盾律”一节删去。周谷城发表《形式逻辑和辩证法》一文,反对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加以批判,认为形式逻辑既可为寻求真理的人们服务,又可为形而上学和进行诡辩的人服务。有一次,周谷城当面对毛泽东说:“我意见很少人赞成,我很孤立,成了众矢之的。”

  毛泽东答曰,“你的意见有人赞成,并不孤立”,“不要害怕,要积极地写”。他又说:“formalLogic本来就是formal的,要把它同辩证法混同,甚至改成辩证法,是不可能的。它是一门独立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就自然科学本身来说,是没有阶级性,但是谁人去研究和利用自然科学,是有阶级性的。”

  毛泽东还认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不同于低级数学与高级数学的关系。1965年12月,毛泽东说:“说形式逻辑好比低级数学,辩证逻辑好比高等数学,我看不对。形式逻辑是讲思维形式的,讲前后不相矛盾的。它是一门专门科学,同辩证法不是什么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数学有算术、代数、几何、微分积分,它包括许多部分。形式逻辑却是一门专门科学。任何著作都要用形式逻辑,《资本论》也要用。”

  3、形式逻辑的应用。

  毛泽东很注重逻辑理论的应用,他主张写文章和文都应具有逻辑性。1955年10月,毛泽东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1958年2月,毛泽东指出:“文章和文都应当具有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

  毛泽东还指出:“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力推形式逻辑文集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1957年,他邀见周谷城、金岳霖和王方名,谈论了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著译等有关问题。1958年,他收到周谷城的信,得知其新的逻辑著作出版,很高兴,回信说:“大著出版,可资快读。”

  在毛泽东授意下中央政治研究室编辑出版《逻辑丛书》时,打算收入章士钊旧作《逻辑指要》。毛泽东征求作者意见时,章士钊曾因此书“印于重庆,与叛党有关”而有所顾虑。毛泽东笑曰:“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后来毛泽东看完《逻辑指要》,又对章士钊说:“吾意此足为今日参考资料,宜于印行。”

  在《逻辑指要》校改完毕后,毛泽东于1959年6月7日给章士钊的回信中说:“既有颇多删补,宜为几句说明。即借先生之著,为之筹策。”

  随之把其代拟的序言写出。毛泽东作出“宜于印行”的决策,有助于解决当时逻辑资料奇缺的问题。

  二、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首先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述,恩格斯最早从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并写下了《谈谈辩证法问题》,对辩证法进行了说明。毛泽东在1936年读《辩证唯物论教程》时说“辩证法的本质即对立的统一法则”。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讲述唯物辩证法时,结合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教训,阐述和发挥了列宁的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此后,毛泽东多次指出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性或互相渗透。他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什么是矛盾呢?毛泽东解释说:“没有什么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

  毛泽东认为,人们的思想要正确地反映现实矛盾,就要全面地反映客观对象中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毛泽东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联系起来。他说:“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两种宇宙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着眼,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联系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他认为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及其诸方面关系,内部矛盾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外因是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推动事物发展变化,进而把发展观理解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毛泽东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实质性概括。

  毛泽东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上发掘出矛盾“精髓”思想,对矛盾特殊性作了独到深入的研究。列宁认为:“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

  列宁并未把个别和一般的范畴同矛盾范畴联系起来,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同整个矛盾体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出矛盾“精髓”思想,并强调“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他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毛泽东提出复杂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思想以及发展具有阶段性问题,使量变质变规律变得更加完善。他认为,所谓部分质变,就是指“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还没有消灭,即是说在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未变之前,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所发生的部分的、局部的性质上的某些变化。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明确提出:“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不能说量变的时候没有质变,质变是通过量变完成的,不能说质变中没有量变。质变是飞跃,在这个时候,旧的量变中断了,让位于新的量变。在新的量变中,又有新的部分质变。”

  部分质变思想是毛泽东对量变质变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晶,揭示了事物发展阶段性的内在根据,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肯定否定规律,在事物“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演绎出波浪式发展规律。他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提出任何事物都在矛盾运动的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变化中向前发展,且“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波浪式规律是毛泽东所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毛泽东的形式逻辑思想,对于充分发挥逻辑学的实际效用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的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是为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服务的方法论科学,为建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起始概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获得了坚实的支撑。

  毛概课的3000字论文篇二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考察及其时代意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重新回顾与总结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认识其思想丰富的时代价值,对我国现今政治、经济、文化、党建方面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时代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明确论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重申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因此重新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我们正确定位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演变

  “遵义会议”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才充分认识了中国革命的规律。”

  [1]使我们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其思想的成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他系统的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基于党情国情“八大”前后,全党上下包括毛泽东个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保持低调。但这并不代表此时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受到了打击,并未影响到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党的指导地位。“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遭到严重的挫折。但这一时期,党和毛泽东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理论原则,同时还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结晶。”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要区别毛泽东思想的正确理论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观点。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新的界定,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3]。中央作出的科学的评价,使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了完整、科学的认识。

  二、毛泽东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今天,我们的时代主题已由革命转到了和平与发展,但毛泽东思想仍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旗帜。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4]。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毛泽东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他提出没有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迅速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工作方式,应是群众化的方式。今天,面对复杂社会,我们要想在世界丛林中立足,就要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提高其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毛泽东提出的对农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对个体手工业的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逐步过渡的方针,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安排三大产业布局时也要统筹兼顾,积极引导,对创新的思想可以采取先进行典型示范,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推广,这样就可以减少无谓的损失,真正做到在稳步中前进。总之,这些经过多方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对民族关系发展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早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这对于我们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没有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就没有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而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长期以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群众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教育,各族人民真正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使得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三)对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发展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我们知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那么现今在一些西方利己主义、金钱主义盛传的时期,我们就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民主说服教育,在公共场合开展一些形势教育,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发扬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做贡献;面对现在多样的文化形式,我们还是要坚持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在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放眼世界,学习别人的先进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髓。总之,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方针对我们今天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四)对中国的执政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党建思想对我们今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沿承其三大作风思想,我们党内部经常开展党内生活,进行作风教育,加强了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他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加大反腐倡廉,报告专门论述了今后我们的党建工作,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5]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6]今天,我们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指导地位,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9.[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2-298.[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人民出版社,1981.[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5][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XX-11-8

篇七:概论论文3000字

  

  大一马克思主义概论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经超过了百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一马克思主义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一马克思主义3000字论文篇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摘

  要:通过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职能对国家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以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点,以阶级这一崭新视角为主线,深刻揭示了国家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从“无产阶级政权的过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国家消亡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国家;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消亡;国家的本质

  前言

  “国家”属于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创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了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家学说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

  一、国家的本质

  由历史的跨度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很难对国家下一个完全确切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也没有进行定义过,但他们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示了国家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

  1国家本质的起源说

  国家的本质由来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起源。“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2国家本质的职能说

  国家的本质通常是通过国家的职能表现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

  在看到国家统治、镇压职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国家的社会公共职能。在恩格斯写给康·施米特的书信中就有:“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看是最容易理解的。社会产生着它所不能缺少的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去执行这些职能的人,就形成社会内部分工的一个新部门。

  二、国家的产生

  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成为必要了。”

  原始社会,实行公社制度,但随着组织制度的发展、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的产品逐渐出现了剩余,这便成为了私有制出现的一个现实基础。

  三、国家的消亡

  1共产主义与国家消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就是国家逐步走向消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将逐渐消失,国家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最后也必然走向灭亡之路。“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国家通常以维护私有制做为它存在的最根本的目的,“但是对财产差别的这种政治上的承认,绝不是本质的东西。相反地,它标志着国家发展的低级阶段”。而“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这种民主共和国已经不再正式讲什么财产差别了。在这种国家中,财富是间接地但也是更可靠地运用它的权力的”。

  2无产阶级与国家消亡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能立刻取消国家,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过渡期,国家消亡之前最后的政治制度,即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掌握和领导国家的一切政权。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称作“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早在1847年恩格斯就提出了“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四、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取得掌握政权后向无国家型社会转变时所必经的国家的一种政权形式。

  为了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本身,“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历史必然性的论述都是基于对国家本质(阶级统治)的深刻探索。

  2无产阶级专政是实行民主与专政统一的国家。

  构成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共权力的不仅是武装的人,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虽然它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与以往的官僚国家机器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实行的是民主制。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作为绝大多数人获得政治统治的意义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的概念,即比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更有优越性的新型民主政权。无产阶级的民主与专政是对人民的民主和敌人的专政,两者并无矛盾且相辅相成。后来列宁对这一思想也进行了阐述:“无产阶级专政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和建立无产阶级民主。”

  3无产阶级专政是限制中央集权、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研究之后,认为公社是最彻底、最完备、最能与民主相契合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这种共和制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体制不同,它是以消灭阶级统治本身为核心的共和制,主张一切中央集权都建立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之上。以往的国家政权都是高举民族统一的旗帜,却不断地脱离民族,甚至是凌驾于民族之上,成为民族的负累。

  4无产阶级专政是以过渡为目的的国家。

  此时的国家不再是少数统治阶级压迫多数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它作为全社会的代表而存在。恩格斯指出:“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了。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一旦取消它作为剥夺者的一切行动,它便失去了政治意义,成为“非政治国家”。

  五

  总结

  国家消亡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任何资产阶级国家都不可能跳过无产阶级革命而自动消亡,而无产阶级国家的消亡也需要经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68,482,170,157,159,164,165,165,115,43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26,438,376,378,378,376,375,376,37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9,21,32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32.[5]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5,25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710.[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9,479—480.[8]列宁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7.78.大一马克思主义3000字论文篇二:《试探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国》

  摘要:我们可以一般地把政治哲学理解为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这种反思可以是指向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的,也可以是指向一种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的理解的。政治哲学

  的产生与追问同在,追问的内容

  围绕如何获得更

  好的生活而展开,致力于对现存生活的超越。这种追问可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的理想性反思,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种政治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政治哲学,探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深

  重意义。

  马克思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而至今我们多数人对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理解一般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始传人中国,并迅速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重大胜利,也为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我们在笼统的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来说明马克思政治哲学对我国政治体制建设的指导,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学术界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是指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和视角对政治现象、政治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在马克思哲学中包涵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狭义上也包含了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比如对如国家、法、阶级、市民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暴力、异化、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等等各种政治现象的哲学研究;又比如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等各种基本的政治概念、范畴和理念的哲学研究,还包括各种具体政治问题的哲学研究和对各种政治思潮的哲学研究和批判。

  广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有理由被视为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因为他用政治的方式来处理哲学问题,正像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中所申明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马克思正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从人类解放的立场来看待和阐释哲学的本性、使命和终极目的的。在马克思那里,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是融为一体的。人们常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把他的共产主义理论,当成是一种独特的,却名符其实的正义论。

  但是上述所谓狭义的广义的内涵的区分只是为了方便于理论上把

  握马克思政治哲学,在马克思那里,它们是统一的,两者共同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更需要理清我们政治发展的着眼点,而我们政治的发展也是深受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的。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点是人,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现今我国以人为本的方针是延承这一点的,但是实际的政治情境又十分复杂,马克思政治哲学兼具回顾性和展望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吸收和借鉴了国外政治学的有益成果,对宏观政治系统和微观政治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对各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地论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政治制度对于社会公众的合法性和凝聚力。但是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能指导我们向一种幸福的生活前

  进。马克思主义

  哲学以理想

  社会为目标对

  政治生活进行反思,构想未来理想社会及其实现方式。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健康

  发展急需一种健康的政治

  文化的培育,而一种健康的政治文化首先是离不开理论批判的维度的,更具体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批判政治,现今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活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对现实政治生活有一种展望性的言说,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发展。

  每一种政治哲学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从审视人类的角度来追寻共产主义、人类解放及人的自由与全

  面发展。政治哲学始终关注“人”的命运,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着眼点,他始终关注人的幸福,“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哲学不关注自己的人民幸福,大概那不是一个负责人的国家了,“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

  我期待我们的国家政治着眼点也是幸福,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老有所依。正如姚晨在《我希望国家爱我这样的公民》中所表达的:我热爱我的国家,我希望我的祖国也爱我。希望国家能够给我们安全感,让一个公民不再惧怕另外一个公民,让他的公民有想说的话,他们也

  敢说这些话,他们的生存

  环境也允许他们说出这些话,他们遵纪守法,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对自己都负责任。我期待未来的中国,更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哲学,更好的继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着眼点,更多的关注于人民,更好的创造人民的生活和话语环境,实现人民幸福,向共产主义迈步。

  大一马克思主义3000字论文篇三:《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并且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劳动理论等观点为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它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时代是在不停发展进步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生产关系,一味地套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受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政策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描述有很多,首先,它强调商品的价值属性,认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1]。其次,商品价值是由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所形成的,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人类劳动。最后,商品使用价值不等同于商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还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的特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以雇佣劳动力和剥削劳动力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共产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产品经济,生产完全社会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外,它还对人类历史上各个发展时期的经济做了研究。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出人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形式。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形成、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货币的发展与形成、价格的形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作用与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首次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国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我国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全球再次掀起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热潮,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其获得的成就主要有:一是利用数学成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进行研究[2]。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数学领域有了快速的发展,数学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出资本主义国家对人类劳动的剥削,也能够更加精准地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理论。二是经济危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观,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必将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三是国家关系理论[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资本市场国际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这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给予正确指导。四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发展理论成就。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具有时代进步性,马克思是提出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社会经济调节理论的第一人,这一理论对20世纪和21世纪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一)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为前提,提出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理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完全的适用性和先进意义。然而,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学科的研究都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反映的政治经济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经济现象,也不能完全地解决现代的经济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不具备完全适用性,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具有普适性。

  例如,劳动价值论中的生产规律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一般原理,依然适用于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也有部分观点和原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对于这部分观点和原理应该舍弃。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不能够完全适用。如生产劳动包不包括现代企业所谓的管理劳动和监督劳动?这些劳动是否也属于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劳动?能否增加商品的价值?另外,关于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等个别原理知识,都是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修正的理论。

  (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要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年代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年代,两大阶级具有很深的政治矛盾和经济矛盾,而现代社会,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资料,甚至能够成为商品生产者和股权所有者,两大阶级的关系和矛盾日益缩小。并且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工人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多的保障,福利待遇也更好,工人阶级推翻无产阶级的罢工斗争基本没有。其次,企业生产发展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缓和。

  企业生产发展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主要是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分工的细化,各个行业的专业性加强,必然导致企业生产的组织计划性更强,同时,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不良竞争将会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二者产生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甚至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经济危机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方式,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控制,这大大的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第三,市场的扩大发展,与生产无限发展相适应。市场的限制性发展,必然导致发生冲突,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恶性循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拓了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这极大地扩大了市场的范围,缓解了市场与生产发展的冲突,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三)打破传统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行动指南,并不是教条,坚决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盲目地认定为教义,犯教条主义错误。所谓教条主义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别理论与一般理论一样,都具有时代适应性,反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反对坚持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是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相违背的,是不可取的。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套用,而是应该根据各国、各个时代的具体情况与发展变化,合力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并灵活应用个别原理甚至抛弃个别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保持时代先进性,以促进现代经济的良好发展。照搬硬套也是教条主义的特征之一,即指完全套用教义内容,不做任何改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根本目的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这句话是在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说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有所缓和,此时如果不管实际情况,仍然坚持“消灭私有制”,必须对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稳定不利,这一理论明显不适合当代的发展。

  因此,要坚决杜绝照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创新与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别原理在新时代的发展条件下已经过时。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完善一般原理,修正或抛弃个别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篇八:概论论文3000字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毛泽东思想概论》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其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篇一

  《浅谈邓小平理论的特色》

  摘

  要: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我党的又一主要代表人物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深入研究关于社会主义的命题,对于“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该如何建设?”这样的问题也给予了精辟的答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这样产生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邓小平理论的特色进行研究和阐述,希望能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课题提供一点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研究

  特色

  邓小平理论不但很好的遵循和继承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还特别体现和突出了一些有关时代和我国自身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的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科学水平,因此它不仅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也有特别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20161/13色,而这些特色正是邓小平同志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完美典范。

  一、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产生了两个著名的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所有理论的创立都是来自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和要求,邓小平理论便是如此,虽然理论的创立也有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集体努力,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邓小平同志的素质条件,因此邓小平理论的最鲜明特色便当属它的时代特色。

  (一)主题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时代特色的根本在于它非常准确的揭示和体现了时代和平与发展的这个主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革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机,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表也开始悄然兴起,世界上的政治慢慢走向了多极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了众多国家最中心的任务。正是这些种种的变化与冲击,让邓小平开始走出旧观念的束缚,作出了一个属于当今时代的新判断。他说,此时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和平的问题,一个是事关经济的问题也就是发展问题。这样的一个判断代表着对于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的一个比较总体的认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20162/13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提出了要通过经济建设来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巩固的理论。

  (二)继承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的一些特色,不光是对于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还表现在它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创新,它也有继承。邓小平理论完全可以称为当代社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分析问题时,用得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但很好的坚持和理解、运用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还着重克服剔除了其中的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一些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的也是最先回答了怎样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新的背景下,也用比较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三)实践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实践性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所有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新理论的诞生,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诞生了。另外,邓小平还坚持着理论要指导实践的思想,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中国建设道路该如何走进行了辛苦的探索,也开始20163/13慢慢形成了一些观点和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本框架也就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也得到了奠定。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理论的在指导实践上的巨大作用。

  (四)创新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有着自己的创新性,而这个创新性还不是简单的细枝末节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上的创新。他以坚持马克思主为创新的提前,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的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的时候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以此同时,还应做到从实际出发,破除“唯书论”,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在立论基础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情况结合的完美典范,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理论基础也就显得比较特殊。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路线最初是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继承与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方面革命与建设时,它是我们最为珍贵的法宝之一,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却开始偏离了这个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便是典型20164/13的例子,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最先重新让实事求是的路线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也因此让中国开始了新的航向。也正是因为在这个重新引导我党走入正确思想路线中,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到了一起,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有特色的新内涵和内容。邓小平认为,思想与实际的符合,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便是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有了这样一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之后,我党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党前途的重大问题,也让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因此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动力,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是建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讨论基础上的。可以说如何科学系统的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不但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偏颇认识,还改变了原本的模式下的本质内容,可以说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创新提炼。但是这却并不是说这个理论就完全摒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内20165/13容,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同样坚持了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所有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观念。只是在原本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却成为了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把我们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种解放出来,让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有了很好的更新。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很大一个特色,也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没有了中国这个具体的实际,根本就不可能对邓小平理论有个真正的了解,也就说不上要怎样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了。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述了共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问题,并且明确的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可是由于他们没有经历建设的实践,因此对于发展中要经历多少阶段没有作出更具体的论断。而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明确的把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而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进一步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划分明确提了出来,将建立与建成做了区分。在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邓小平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开始逐步走向了成熟,在十三大前夕,他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精辟的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20166/13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就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结语

  总之,邓小平不但引领着中国人民顺利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为我们能够继续继承和推进马列主义的中国化事业留下了理论指南。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实质,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原则,还要更为深刻的认真思考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贺雅玲.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6[2]马立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6[3]高国刚.邓小平理论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6[4]李远方.邓小平反对“左”右倾错误的历史意义及启示[D].河南大学.xx[5]耿志敏.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特质形态[A].xx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xx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

  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篇二

  《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20167/13探究》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其指导下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尝试和长时间的确立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包含着科学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它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殊规律,而且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般普遍性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马列主义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更一步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当前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学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毛泽东思想内涵简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句话不仅精辟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20168/13系而且从本质上表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界定,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特殊作用。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和机械照搬,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针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中国实际化的马列主义。

  二、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基石

  马列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斗争和解放的理论武器,是科学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运应而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解决了中国的性质问题,解决了社会的性质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以及发展,是那个时代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最终产物。同时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不仅仅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更不是直接照抄照搬马列主义,更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通过提出先农村包围城市,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最终解决了依靠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毋庸置疑,这就20169/1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实在在的运用及其发展。

  同时毛泽东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这片沃土,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丰富养分,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毛泽东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和诸多中国符号与元素,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马列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全面发展,是中国思想理论中一支当之无愧的理论奇葩。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各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是要真正实现这种结合,决非一帆风顺。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中国化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之所以具有创新意义,是因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马列主义请教,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的先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在意识上要有创新的自觉性和独创精神。毛泽东在批评我国各部门、各领域照搬、照抄前苏联的各项规章制度问题时指出,要有分析,不要硬搬,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古今中外的东西,只有破除迷信,才能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发挥和提高。但中国人民在创新方面,特别是理论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201610/13过分地迷信马克思本人,认为其高不可攀;过分依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它作教条主义的解释和应用,这都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深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指出我们的革命理论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事实上比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更具有真理性,进而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现实性。在毛泽东看来,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群体,他们身上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博大的创新能力。

  四、中国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很难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一片迷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正是由于农村根据地具体环境中的实际因素,才使得毛泽东摸索出了在农村环境中建党建军的具体办法和指导思想;也正是由于土地革命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最终使得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们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土地改革方案;同时更是由于实际的战争实践经历,才使得毛泽东与其他共产党人制定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最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各自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发展战略。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201611/13重点的转移,不是学理推理的结果,从来不是书斋中的产物,也不是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驱使,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是革命实践的需要。

  五、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不断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之所以对调查研究如此珍爱,如此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将调查研究看作是从事创造性战略决策活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毛泽东反复强调,想真正解决难题,就必须走出去,闷在家里闭门造车不可能想出真正有价值的锦囊妙计。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就不了解情况,就在那里瞎指挥,是异常危险的。他认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做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必须知道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通过这样的冥想得来的决策一定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决策,因为它脱离鲜活的客观实际,必然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可见,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持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保证。毛泽东重视来源于群众实践活动中的真知灼见。他注重调查研究,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革命的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毛泽东思想从其最开始的萌芽到形成、发展及成熟无不有自己一套独立而完整的逻辑结构。这也正是不同于其他理201612/13论的关键点。在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当全面考虑毛泽东思想的独立完整性,切不可盲目任意地截取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而改变其内涵。因此,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随意拆分其部分。为了维持其体系的完整性,不能简单机械地把毛泽东思想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健.毛泽东思想与理论创新[J].理论月刊,2002(12).[2]泸州医学院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思维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J].天府新论,2002(05).[3]于灵.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06).[4]董志霄,康小莉.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03).

  看过“大学毛概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201613/13

推荐访问:概论论文3000字 概论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