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2篇

时间:2022-10-02 11:20:05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2篇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2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2篇

篇一: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

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立德育人,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每一门课程都要紧紧围绕育人目标进行,每门课程都要挖掘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完成“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任务。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宫维明指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到所有课程中,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

 [2] 邱伟光指出: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 高德毅指出:所谓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在高校中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人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4]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也不是等同于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生搬硬套到其他课程,而是在发挥思政课 — —“显性思政”主渠道的基础上,深挖其他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导入育人点,开展“隐形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思政课程开设以来,在核心价值引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面临的困境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课程思政发挥辅助补充作用。(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以前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做思政课以及思政课老师的任务,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手段略显陈旧,很多学生都把这类课程的学习当做一浅谈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李小俞(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主张每门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价值引领,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文章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结合当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引发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教育部门、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提出几点改进的措施,立足育人使命,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全员育人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584-(2020)06-0049-04收稿日期:2020-08-21作者简介:李小俞(1975-),女,湖北随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及教学法。2020年11月第19卷第6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 Yang PolytechnicNov.,2020Vol.19 No.649万方数据

 种必修课的任务被动完成,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的统一化,与各个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完全脱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几乎没有交集没有融合。另外,思政课程内容的统一,抹杀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多样化、认识动态化的特点,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二)思政教育时空上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电子化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低成本、快速地渗透到每个角落,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现象,有些内容无形中渗透了西方的一些不良价值观,高校中出现了西方崇拜、盲目追星、享乐颓废的现象。这就需要大学及时做出积极反应,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来应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需求。思政教育在总体价值引领上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在时空上相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有些局限性。因此,课程思政的提出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尝试和有力回应,能够及时实时发挥横向联动作用,专业教师也承担起思政教育的部分角色。思政教育由以前的单兵作战变成了集体抱团取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饱满状态。三、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充分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落细、落小、落实,除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外,最具决定性的一个群体是广大高校专任教师。

 [5] 作为专业课程老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导入思政内容,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很多老师第一反应就是不适应,甚至是反感,或者是抵触。有的老师会质疑,特别是对理工科的老师来说,觉得要在数学、物理课程里进行思政融合,第一感觉就是不可能,然后就是觉得不现实,根本原因是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理解不充分。(二)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作为高校专业教师,要想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价值引领方面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的德育功能,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而这种视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6]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专业知识讲授自如,运用自如,但是在人文素养方面差强人意,这就需要老师们通过后期学习,自觉提高人文素养。(三)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很迷茫2018年提出课程思政,很多高校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要求所有课程都要进行思政教育,并要求全面实施。对于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来说,很不适应,匆忙之中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来做,因为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效仿,没有明确的模式可以参考,慌乱之中各种所谓的课程思政就出现了。首先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增添了育人目标,在每一章节中植入了思政教育内容。然后在课程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应对课程目标,可谓想尽了办法,生硬进行思政教育而占用了课堂时间,专业教学内容没法完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四)教学内容与课程育人的匹配度不高,课程思政的导入形式有待改进虽然老师们都在努力进行课程思政,但是教学内容依然是以前的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整合和归纳,导致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不匹配,依然是两张皮,融合度不高。另外,有的老师为了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生硬植入思政内容,融入形式还需要完善。四、课程思政建设改进思考(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思政意识,加强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课程思政的最终实践者是广大专业教师,因此,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就要转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思政意识。要捕捉每门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专业学习难度逐渐增大,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或者逃避,这时就可以进行不畏艰难、恒心毅力教育。有的原理、机器的发明人持之以恒的不放弃精神也是很好的育人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不分专业的,很多先进人物典型事件都可以作为育人素材引入课程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广泛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第19卷第6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0万方数据

 习,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转变对课程思政的狭义认识,就会发现其实每门课程都包含很多育人元素,也会让我们的专业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深度、有温度。(二)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进行培训示范,让老师早点走出迷茫要有效在全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总体部署,认真领会把握课程思政的真正含义,通过培训示范等进行宣传。刚开始不必全面展开,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一些优势学科来遴选一批重点课程进行试点探索,组织课程团队教师进行看课评课,一起来挖掘分析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探讨如何进行导入,导入的时机、导入的内容、导入的量、导入的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通过不断探索,围绕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拟定课程育人目标、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细化每一个章节的育人目标、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当然,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育人对象的接受度如何是课程思政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反复实践摸索,逐步完善形成一批品牌示范课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观摩,让每个老师体验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德性,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探索—实践—完善—示范—推广”的模式有条不紊地在全校展开,逐步形成大思政格局。最后,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行后,要构建效果评价机制,注重课程思政的常态化,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3](三)选用新的规划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整合育人资源要有效开展课程教学就要依托好的教材,可以选用新出版发行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因为这类教材在价值引领上不会出现偏差,内容上时代感更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更充分,一些学生熟悉的人物事件已经慢慢融入到部分教材中了。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实事甄选更贴近生活、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育人素材,适当补充到教学中。(四)教学形式多样化,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导入,不能生硬地添加,说教的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抵触,这就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注意教学艺术。采取新时代大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的音频、视频、漫画、图片、微课的形式进行导入,或者采取话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湖北文理学院教务处每学期第一次课都会制作“开学第一课”的总体设计课件,老师们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补充,比如“青蛙去旅行” “蚂蚁森林” “我和祖国共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起了很好的价值观引领作用。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规划时间、爱护环境、树立文化自信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断有新的体验,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总之,课程思政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门课能够完成的,更不是某一个老师就能完成的。需要所有课程教师、各部门管理人员长期协同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形成一种课程教学的常态化模式。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 “课程思政”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每位教师都要从这个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符合课程实际的育人点,做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进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德性,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李小俞:浅谈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51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宫维明. “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66-69[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3.[5]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6]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 Xiaoyu(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gyang Hubei 441053, China)Abstract:A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vocates that eachcourse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value guidance while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construct a larg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pattern of all-staff education, full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 its significance,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etc., tobuil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educating people; problems; measures(责任编辑:姚继琴)(上接第44页)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Systemin Mainland ChinaFu Zhonglian(Yuzh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103,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pecial education circle in China began to apply communication AIDS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order to popularize the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concept and components, summarizes its functions and service objects, analyzes the bot⁃tlenecks restri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uxili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auxiliary communication; auxiliary technology; auxiliary devices(责任编辑:漆福刚)第19卷第6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2万方数据

篇二: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

34 卷第 5 期2020 年 10 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ationVol.

 34.

 No.

 5Oct

 2020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税务学院 , 河南郑州 451454)[ 摘要 ]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课堂并获得了广泛共识 。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

 设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 在建设理念 、 师资力量 、 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

 高校的课程思政建

 设应着眼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 注重顶层设计 , 打造高素质 、 高水平 、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 建立健全教学

 体系 , 构建起 “ 大思政 ” 的格局 o[ 关键词 ]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 G6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5793(2020)05

 -0086

 -04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

 作为中心环节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形成协同

 效应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课程思政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

 当前 , 在课程思政

 建设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及思考 , 如高校对课程思政缺乏深刻认识与宣传 、 思政教育与专业

 教育融合存在困难 、 缺乏具备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师资 、 缺乏全面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 。

 从问题出发研究其解决对策 , 对于更好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 课程思政概述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各类学科课程融会贯通 , 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和价值追

 求等内容根植 、 融合于各类学科教育中 , 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1.

 立德树人 , 全面引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 而课程思政在本质上也是一

 种教育 , 立德树人成为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是题中应有之义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和

 国家非常重视的领域 , 课程思政提倡的就是在各学科的学习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 , 在专业知识教学

 中将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 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

 “ 德 ” 字贯穿

 课程思政建设的始终 , 以德立学 、 以德施教,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 。

 新时期下 , 国内外形势不

 断变化 , 正确理解立德树人这一内涵 , 对于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⑴ 。2.

 协同育人 , 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所提倡的教育理念 , 就是在构建全员 、 全程 、 全课程育人格局的过程中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最终形成协同效应⑵ 。

 课程思政中的 “ 协同 ” 就是将学科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

 治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 将专业学习 、 学生成长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 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教师的

 每一堂课 、 伴随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 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 收稿日期 ] 2020-08

 -04[ 作者简介 ] 王阳 (1984-) , 女 , 河南开封人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 , 管理学硕士 ,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 行政管理 。86

 课程思政从提出到践行再到发展 , 需要高校高度重视 、 高校各部门大力宣传与周密规划 、 教师和学生

 积极参与 , 靠一方或者部分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 需要的是全员的互相配合和广泛参与 。3 •思政教育与各学科深度融合我国以往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科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 学科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 , 学科之间

 知识的渗透和融合较少 。

 课程思政改变了这一观念 , 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各学科知识深度融合 , 深入各学

 科知识的土壤中,实现教育的综合化 。( 二 )

 课程思政的特点1.

 知德结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 坚持把立

 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 , 同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借助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实现寓德于

 课,将知识与德育结合起来 , 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2.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 。

 一方面,专业教学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相结合 , 在融合中凸显价值引领;另一方面 , 课程思政不单单是向学生灌输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而是在以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合思政教育的内容 , 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

 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从而实现价值引领 。二 、 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当前 , 课程思政建设在建设理念 、 师资力量 、 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效果不佳 。第一,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深刻认识与积极宣传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打造 “ 大

 思政 ” 格局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 开辟出一

 条价值引领的道路 。

 在这样一个大格局中 , 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它始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摇篮。

 因

 而,高校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 。

 当前 , 课程思政建设还

 处于探索阶段 , 其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尚未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 , 高校和教师对其还缺乏深刻认识 。

 一方

 面,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透彻 , 缺乏主观能动性 。

 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课

 程思政理念的提出阶段 , 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剖析与学习 , 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校的课

 程思政建设道路 , 存在一味模仿的现象;部分高校受条块分割模式的影响 , 将思政教育全部划归马克思主

 义学院等教学单位 , 没有站在全局高度审视课程思政建设 ; 部分高校一味停留在理论知识部分 , 实践成果

 甚少 。

 另一方面,高校对课程思政的宣传力度不够 。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重要群体 , 需

 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但他们接受系统性学习的机会甚少 , 这也是造成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未深入人心

 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 ,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困难 。

 专业教育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独立 , 两者教学

 侧重点有所不同 , 专业教学侧重求真 、 求知 , 思想政治教学则注重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 树立正确的三观 。

 因此 , 如何将专业领域里的 “ 真 、 知 ” 与思想精神方面的 “ 真善美 ” 进行融合,是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重要

 问题 。

 部分高校没有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 , 使其逐渐变成了一个难题 。第三 , 缺乏具备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师资 。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者 , 课程思政始终需

 要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纽带作用,这就对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教师不仅要掌握专

 业知识 , 更要了解课程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人文价值 。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是能够处理好 “ 知 ” 与 “ 德 ” 之

 间辩证关系的教师 , 需要的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教师 , 需要的是掌握人才培养辩

 证法的教师 。

 但当前缺乏这样的教师队伍 。

 一方面 , 高校的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体制和机制还不健

 全 , 对教师队伍的教学培训缺乏针对性 、 系统性 、 示范性,并未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

 课程思政教学素养的形成更多依靠教师个人的自觉 。

 另一方面 , 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性不

 高 , 习惯于以专业课知识传授为主的固有教学模式 ,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基本处于随机状态 。

 如

 87

 果高校不重视 、 培训差 , 而教师又墨守成规 、 只愿意关注自身的专业领域 , 那么具备专业化课程思政教学

 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无法组建的 ,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未来也是无法实现的 。第四 , 缺乏全面 、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

 系统 、 全面的教学体系需要集目标规划 、 实施方案 、 教学

 方法 、 教学评价等关键教学环节于一体 , 而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对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诸

 多不适应和脱节的地方 , 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

 例如 , 在教学方法层面 , 缺乏有效的教学创新手段和方

 法 。

 高校学科建设不平衡使得一些专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 对于课程思政基本沿用思

 政课程模式 , 对学生多采用灌输式教育 , 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 , 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专业 。

 在教学评

 价层面 , 不少高校没有意识到评价的意义 , 往往认为教好课程即可 , 不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

 然而 , 只有对

 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评价 ,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教师才能更加及时地发现教学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改进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 。

 目前 , 课程思政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 合理的制度

 安排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还没有建立起系统 、 全面的教学体系 。三 、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分析勰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某一^校或某一门课程,它所涵盖的范围非常

 广泛 ,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予以支持 。

 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着眼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 注重顶层设

 计 , 打造高素质 、 高水平 、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 建立健全教学体系 , 构建起 “ 大思政 ” 的格局 。( 一 )

 加强顶层设计 , 推动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 , 顶层设计是基础 , 各方重视是关键 。

 高校只有牢牢把握这两点 , 才能更好地

 推动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O在顶层设计方面 , 高校必须从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 , 立足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学科优势 , 充

 分挖掘和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资源 , 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 形成协同发展的教学机

 制 。

 在各方重视层面 , 高校领导不仅要提高认识更要以身作则 , 协同学校各个部门 , 强化全员课程思政的

 育人理念 , 将课程思政列入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要统一观念 ,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 , 认识到课程思

 政与专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对于课程思政 , 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强顶层设计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从课程思政的概

 念阶段走出来 , 深入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群体中去 , 大力宣扬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 使之根植于师生心

 中 。( 二 )

 结合实际 , 开展特色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涉及不同的学校 、 学科和教师 , 因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结合学校 、 学科 、 教师各自

 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 , 打造各具特色的课程思政 。第一,结合学校实际 , 办出学校特色 。

 我国地域广大 , 每个地区学校的教学各有差别,要结合高校自

 身的实际情况 , 有侧重地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 。

 例如 ,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可以结合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人文历史 、 语言特点等 ,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进一步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港澳地区学校应结合地区特殊情况 , 在推进课程思

 政的过程中 ,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加强港澳地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结合学科实际 , 办出学科特色 。

 我国学科体系庞大 、 划分细致 , 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和手

 段也应有所不同 。

 科学类课程意识形态色彩并不明显 , 这类学科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

 育同科学精神 、 逻辑思维等相互融合 , 不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 , 一味生搬硬套 ; 哲学类相关课程本身

 意识形态色彩比较重 , 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深化,坚定马克思主义道路 、 强

 化 “ 四个自信 ” 等都是必经之路;其他种类的课程应在结合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 注重突

 出理想和信念的地位 , 强化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第三,结合教师实际 , 办出教师特色 。

 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 开展课程思政不应一

 味追求整齐划一 , 而是应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发掘其潜力 、 形成其特色 。

 擅长讲理论的教师要注重

 发掘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通点 , 将思想政治元素更加深入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 在讲述

 88

 理论知识的同时扩展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 擅长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注意广泛

 取材,选择更多既与专业内容相关又有价值引导意义的案例 ,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 , 形成自身的教学

 特色;擅长课堂互动的教师可以将小游戏 、 问答 、 情景演绎等方式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 , 丰富教学内

 容 , 加深理论的实际应用 , 在互动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三)

 加强教师培训 , 打造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 ,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 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开辟新道路 、 走向新

 高度 。

 面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 、 多措并举 , 以打造一支专业化 、 高素质的教

 师队伍为...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存在问题和建议 存在问题 课程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