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10篇

时间:2022-10-15 13:00:0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10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XX市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10篇

篇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市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 号)和省党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X 发〔XX〕X 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围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XX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全市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全市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为建设壮美 XX、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1 .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到 XX年底,全市技能人才达到 X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 X 万人以上。通过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 .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到 XX 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到 X%以上,产业工人的地位稳步提升。

 3 .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到 XX 年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 X%以上,全市 X%以上的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4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活动广泛开展,产业工人在各类先进典型选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选树 X 名“XX 工匠”,向省推荐 X 名“XX 工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产业工人得到普遍尊重。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 .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工人党员比例,积极推进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就业的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大力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工人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勇于担当作为,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2 .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3 .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坚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政府和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坚持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产业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坚

 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

 4 .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适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党工共建”新做法,直面问题,自我革新,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工会在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技能的“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5。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健全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政策,深化校企合作,

 探索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打造足够数量和具备“工学一体化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产业园”等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

 6。

 .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完善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本单位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落实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制度,开发符合 XX 特点的职业培训班,构建助力产业工人学习的公共服务机制。

 7 .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将终身学习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鼓励师资力量强、教育教学水平高、育人质量优的学校通过兼并、合作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

 提升办学水平。鼓励名师带高徒,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学徒制培训。

 8 .健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协调机制,加强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建立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制,更好地满足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建立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机制和技能水平与工资挂钩机制,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构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体系中,加强技师工作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培育“XX 工匠”。

 9 .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政府指导下,开发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的有机衔接。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对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对参加中国技能大赛获奖的 XX 选手、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 XX 高技能人才以及培养单位给予奖励。

 10 .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

 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专业市场建设,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台。企业从区外引进的急需紧缺的高级技师、技师、以及区外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选手,优先纳入 XX 市高技能人才评选范围,按《XX 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试行办法》(百发〔XX〕X 号)有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重视青年职工、妇女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原单位必要的培养补偿费用。叫响做实“XX 工匠” “XX 工匠”品牌。

 11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受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和胜任岗位能力。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公平保障其作为用人单位职工、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工作,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三)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12 .创新网上服务载体。按照国家和省、XX 市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运用信息化手

 段分析研判,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技术技能。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

 13 .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将促进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强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优化数字学习环境,满足广大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产业工人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整合行业、职业院校、群团及社会培训资源,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提升产业工人网络文明素养。

 14 .推行“ 互联网+” 普惠性服务。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加强与产业工人的网上互动交流,畅通产业工人诉求表达渠道,实现网上维权帮扶、提供公共服务等,让产业工人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组织活动。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产业工人新通道,提升网络服务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格局。

 (四)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15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搭建产业工人职

 业成长平台。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完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实现有效衔接,改变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独木桥”现象。

 16。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做好职业供求信息发布,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17。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研究创新激励方式,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

 (五)拓展产业工人队伍建功立业载体 18 .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坚持“以赛选才、以赛育才、以赛励才”的原则,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岗位

 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区域性和行业性竞赛为主体、市级竞赛与省级、国家级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发挥企业、行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大赛,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效能评估及激励机制。

 19 .加大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评选、展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20 .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 一带一路” 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发挥 XX 区位优势,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有关国际性的产业工人技能交流活动,增进产业工人之间互学互鉴、友好交流,增强本领,提升技能。

 (六)完善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 21。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

 合同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机制职能,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发挥三方机制在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独特作用。健全和落实政府与同级工会...

篇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我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 5 项重点任务,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建设我国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最广泛地把产业工人团结凝聚在周围,引导产业工人听话、感恩、跟走。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挥产业工人首创、原创精神,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维护产业工人权益,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入手,直面困难挑战,勇于改革创新,坚决破除束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清障搭台,强化保障,切实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需求引领。聚焦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产业工人提出的新要求,定向引人、定向育人、定向用人,推动、支持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建功立业。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着眼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定性定量结合,多要素、多层次、多角度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主要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培育一支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覆盖广泛、梯次合理、素质专精、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思想引领进一步深入,建功立业举措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素质进一步提升,合法权益保障进一步落实,产业工人地位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到 2025 年,新培育 100 名工匠、300 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50 名首席技师、400 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职在校学生人数增加 28.4 万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 25 万人以上;全省

 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行动,累计培训 500 万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 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155 万人以上。

 二、主要举措 (一)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 1.加强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工作。以建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建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建带工建,创新加强新兴领域建工作,及时有效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工作,提升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水平,增强基层组织功能和组织力。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员力度,通过计划单列、重点倾斜等方式,优先发展生产一线产业工人、技术能手特别是优秀青年产业工人入,每年发展员数量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建设,根据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新变化,动态调整组织设置,把组织建到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等基层单位。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建工作,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统建、行业联建等方式,实现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产业工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产业工人立足岗位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2.加强和创新产业工人思想教育。以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运用百年的宝贵经验,在产业工人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打造“五一”系列活动品牌,开展职工系列文体活动,深化“·劳动美”、“劳动者风采”主题教育活动,推动特色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发挥“百姓宣讲团”作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企业文化中心和群文化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

 等阵地,运用产业工人听得懂、听得进、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话、跟走。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职工好网民”系列活动,提高运用互联网组织、宣传、引导、服务产业工人的本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

 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宣传舆论阵地作用,深入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完善劳模政策,落实劳模待遇,规范做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工作,成立劳动模范协会,为广大劳模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厚植工匠文化,发布“工匠”年度人物,推动设立“工匠日”,提升“工匠”品牌社会影响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进社区活动,推动建立工人运动史陈列馆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扎实推进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孵化和扶持一批深刻反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良好风貌的影视剧、歌曲、文学等优秀文艺作品,讴歌在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

 4.深化新时代工会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关于群团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增强性、先进性、群众性贯穿工会深化改革创新全过程,推进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节约型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提高工会对包括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各行各业、各种用工形式劳动者

 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广泛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周围,不断巩固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健全工会工作制度机制,坚持把改革向基层延伸,推进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充实县级以下工会工作力量。

 (二)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活动 1.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组织、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劳动竞赛格局,健全完善企业竞赛、县级竞赛、州(市)和省级产业系统公司竞赛依序向省级示范性竞赛升级,省级示范性竞赛申报全国引领性竞赛的体系。持续推动竞赛技术标准与国家竞赛标准、世界竞赛标准相衔接,提高全省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的体制机制,提升竞赛活动质效水平。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大活动为主要阵地,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重点,广泛深入推进“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搭建产业工人展示平台,组织选手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组织开展以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企业和产业工人为主要对象,以技能大赛、岗位练兵、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2.广泛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企业和产业工人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聚焦绿色铝硅、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绿色食品等领域,鼓励支持产业工人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

 设。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开展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等典型培育活动,大力开展产业工人创新项目孵化,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通过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展,开展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为职工搭建展示平台。加大职工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鼓励产业工人在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释放创造潜能,为创新型建设贡献力量。推进行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联合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创业平台。

 (三)全面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1.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制度,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职教园区“引领”工程、中职“强基”工程、“工匠”培养工程、高职“双高”计划,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 2025 年,基本建成职业教育强省。改革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强化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强化校企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全面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职教集团(联盟)、校企合作共同体、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培育和建设,指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高标准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集群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实训指导师队伍,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新能力。推动曲靖市麒麟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的产业工人实训基地。总结推广产教融合企业试点经验,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鼓励各类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专业、开发课程,鼓励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制度,提高技能等级认定的社会公信力。深化工程领域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有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

 2.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依托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现代化产业工人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制定产业工人培养计划、培训考核制度,重视企业内部工人技术技能培训。鼓励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自主开展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转岗转业能力。鼓励社会力量、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积极承担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员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开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名师带高徒,探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广“双师带徒”培训模式,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畅通一线产业工人继续学习深造路径,增加有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学生中的比重。

 3.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上的优势作用,鼓励企业建设培训中心、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鼓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强化创新驱动,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企业与各类院校、科研

 院所合作,整合资源,联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整合企业现有人才数据资源,建立人才库,动态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促进产业和人才需求的精准推送、精准对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向纵深发展,组织引导院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的各类科技人员踊跃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行列,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协作、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

 4.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岗培训体系、以赛代训体系、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政府、院校、社会、企业、工人同心合力推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大格局。实施“技能”行动,开展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和学历层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托大型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人才,培育储备工匠型人才。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优秀技能人才赴制造业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修学习、进行技术交流、参加技能竞赛。鼓励引进高技能人才,企业从省外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选手,优先纳入各地高技能人才评价范围。鼓励企业、院校组织和推荐选手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进一步加大“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工匠”培养力度,示范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推动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

篇三: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XX 县发展改革创新局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遵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我县产业工人队伍职业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充分发挥广大产业工人在建设经济强县美丽 XX 的主力军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更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打造制造业强县发挥骨干作用。

  2、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

  3、产业工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更好落实,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4、产业工人得到普遍尊重,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深厚。

 三、工作任务

  1、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形成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放宽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构准入限制,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工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注重发挥工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积极作用。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推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构建助力产业工人学习的公共服务机制。加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统筹力度,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教育培训需要。

 2、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有关政策,加强对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服务保障,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政治、经济、社会待遇水平。对在生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在带薪学习、休假疗养、出国进修等方面,与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推荐享受政府津贴。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落实协议薪酬、持股分红、年薪制、企业年金等政策,探索试行股权制、期权制,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工作,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类先进评选中的名额比例。

 3、保障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依法维护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权益。健全工资支付监督机制,对拖欠工资问题突出领域和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进行重点监控。建立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制度,对严重失信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实施联合惩戒。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 XX 县发改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领导改革小组,由局党组书记 XX 任组长,

 XX、XX、XX 为副组长,XX、XX、XX、XX 为成员,统一领导和协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建立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小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2、明确职责。各科室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而奋斗。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充分调动全局职工群众关心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使全局充分认识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为改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措施办法

  一、年度目标

  依托试点经验,在全镇全面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样板”添砖加瓦。

  二、具体举措

  (一)强化政治引领,夯实产业工人思想根基

  1.通过组织召开会员大会等形式,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党的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同时鼓励工会会员积极加入党组织,全面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2.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与职工在建设民富市强的现代化新中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攻坚落实。

  3.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素质。开展主题宣传,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好“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积极挖掘推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

  4.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协调建立企业工会与行政沟通协商机制,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构建职代会、厂务公开、产改一体化推进机制。

  5.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党的委员会委员、人大政协常委中的比例。选派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到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挂职或兼职。完善评选办法,扩大产业工人评先树优比例。

 6.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开设专题栏目,宣传劳模人物、先进集体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

  (二)优化成长环境,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7.聚焦镇重点产业,通过与教育系统工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8.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技能津贴等分配形式。鼓励全镇规模以上企业采取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等方式进行特殊激励。

  9.围绕市委“七大工程”,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安全生产、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为重点,在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带领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焕发主人翁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组织产业工人投身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推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优质高效建设。举办市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技能人才培育,推动职业技能培训。

  10.推进全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积极推荐申报工匠、市“五一”劳动奖、市创新技术成果、市创新企业等荣誉。年内组织***名转岗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三)加强支撑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11.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百日攻坚和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化“安康杯”竞赛和“查保促”活动,维护产业工人生命安全。

  1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产业工人的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在您身边”行动,持续推进“1+5”工会法律服务机制,健全调、裁、诉一体的

 全链条服务体系。

  13.注重职工心理素质提升,建设集心理关爱、健康体检、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市职工心理健康关爱中心,组建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团,以关爱中心为阵地、职工需求为导向,为全镇职工开展贴心舒适、专业化、多元化的各类身心健康促进服务。

  14.打造建设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职工综合服务中心。开启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职工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中心、工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职工医疗互助服务中心“五位一体”服务职工的新模式。将职工医疗互助报销纳入全市医保“一单式结算”落实好宣传好,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更具普惠性、快捷性、精准性的服务。

  15.探索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评价方式,纳入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汇聚产业工人改革合力

  16.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领导作用,构建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的领导机制。健全完善沟通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17.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产改观察员制度,加强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各单位的改革措施落实情况、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8.依托主流新闻媒体、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产改政策,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先进经验进行报道,营造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成立市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篇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17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改革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实质《改革方案》强调,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改革方案》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 25 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作用发挥、支撑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改革方案》着重提出“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使用“技能形成体系”概念,用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相关制度体系,重新建构有利于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是《改革方案》的一个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视和决心。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是指国家协调社会各部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以达成社会合作的方式,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能的系统性制度安排,包括责任分担的技能投资制度、标准化与可转移的技能供应制度、科学公正的技能评价和资格认证制度、公平可信的技能使用制度(包含薪酬体系、集体协商、学徒制等)及多方支持的社会合作制度等。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干预技能形成过程,形成有利于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水平的体制环境,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改革方案》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出六大举措: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二是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三是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四是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五是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创新协同培育模式,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六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二、技工教育要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做出新贡献我国的技工教育是随着新中国工业化发展而不断发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积极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刘宗斌

  刘

  旸

 校长视点HEADMASTER"S VIEW20 NO.347DOI:10.14149/j.cnki.ct.2018.02.009

 展进步。多年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大批合格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形成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中国工匠精神,创造出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辉煌。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贯彻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培养技能人才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抢抓机遇,锐意改革,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截止 2016 年底,全国技工院校2526 所,全日制在校生 323.2 万人,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数达 450 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技工院校办学体系,技工院校已成为培养新时期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技工教育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改革方案》为技工院校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办学方向,技工教育要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做出新贡献。为落实《改革方案》,技工院校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技艺精湛的产业工人。(一)技工院校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技工院校治理体系技工院校要突出德技双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素养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加强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德技双馨、身心俱健的合格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 ) 技工院校要围绕《改革方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基于工作岗位的产业工人技能培养模式,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一是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技工院校在招工招生、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职业培训、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具有市场机制特点的长效合作机制。技工教育可以归位于基于职业导向的就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归位于基于职业导向的定向培养,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是与行业相互作用,与企业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以他方为中心,就是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工院校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的状态,关键在于提高校企合作的组织化程度,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给学生展示一个“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即工学一体,工学一体是一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培养形式,是技能人才一种重要培养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施工学一体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意味着走出校园,以“产业工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这在世界职业教育界是具有共识的最基本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产业能级和技术能级提升的速率加快,就业岗位变更、工作内容的变化和工作环境改变的频率也在加快,社会对就业者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院校必须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成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功能门类齐全的社会技能人才服务基地。技工院校要和行业企业共同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设计课程体系,共同设计教学内容。二是以产业发展为需求驱动,带动专业建设。技工院校专业建设要坚持职业性原则,应具有职业定向功能、生计主导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建设,基于培养目标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人需求。因此,专业建设是一种市场主宰的需求驱动模式。专业的建设要围绕产业的发展,有适度超前性、前瞻性,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最新成果和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把握科技的发展可能创造的新职业、新岗位。专业建设注重打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构建专业大平台,以市场需求的就业岗位设置专业群,实施相近专业的有机耦合,扩大学生的专业面以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需求,宽厚的专业基础,使得学生适应性和创造性在就业实践中不断增强。三是强化基于工作岗位的核心课程设计,推动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承受力、适应力、创新力。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以能力本位、职业针对为原则,架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其要有岗位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岗位开拓性和职业成长性。同时,中国培训

 CHINA TRAINING 21www.zhongguopeixun.net2018.02

 技工院校核心课程体系以解决现实生产中实际需要,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结构,这样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技工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要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职业素质——确定知识体系和技能领域——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观,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其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按其自然形成的技能序列——工作过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获得职业经验的过程,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获得核心职业能力过程中取得。模块化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就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在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基础上得到技能或能力模块,在进行教学分析得到教学模块(教学单元),然后将教学模块按一定原则,主要是按照职业需求的原则与教育规律的原则进行组合和叠加形成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要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工学一体和新型学徒制是推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途径。四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技工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重点通过一体化教学环节来培养。技工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充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优势,让学生和导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中。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教学中,创新工作方法,将技术创新与职业拓展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包括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过程的创新。把学生的创新性培养规划到职业技术的掌握-运用-推广-创新上,在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实践教育和工作过程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加技工院校学生个性发展机遇,使之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五是坚持多元办学,开展职业培训。技工院校坚持职业培养与培训两条腿走路,由注重学制教育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转变,积极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实行弹性学制教学,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有利于产业工人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和学习形式,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积极推动职业训练院建设,使技工院校成为融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师研修、技能竞赛、人才评价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三)技工院校要积极参与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改革,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体系技能评价方式和技能等级认证制度是技能形成体系的核心,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设置、评价方式、资格认证、薪酬体系和集体协商等技能使用制度。这些制度直接影响工人自我学习提高技能的意愿、企业提供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整个技能形成体系的效能。《改革方案》提出了技能评价方式和资格认证制度改革思路,一是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政府指导下,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开发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二是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三是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四是推进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与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技工院校必须改革现有职业资格鉴定方法,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技能人才过程化动态评价体系,做到贴近产业需求、贴近企业需要、贴近产业工人技能成长,满足产业工人技能评价需要,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技能、培养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经济转型,技能人才紧缺的大环境下,党的“十八大”正式把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其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重要举措。正如汤涛副部长所说:“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 当前,人才结构中最缺乏的是高水平技能人才,缺乏的是劳动教育。技工教育要深入研究就业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市场欢迎,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做出新贡献。(作者单位:刘宗斌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刘旸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视点HEADMASTER"S VIEW22 NO.347

篇六: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代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中共XX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新时代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以及 XX 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新时代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扎实推进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动力,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XX”新 XX 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1

 二、主要举措(一)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引导产业工人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1、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引导产业工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好听党话、跟党走“职工大讲堂”,培养产业工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开展经常性的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畅通产业工人诉求渠道,回应产业工人关心的问题。重视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面向产业工人的新媒体矩阵,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实现网上网下融合、重要节庆日和日常教育统筹,增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把研究成果纳入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主体班次相关课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委党校、市总工会、市国资办、市社科联、市委网信办、市工商联)2、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积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加大生产研发经营一线行动型党支部组建力度,做到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应建尽建。2

 以党建带工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航行动”成果,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党建强基工程,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劳模党支部(党小组)、创建党员先锋岗,促进劳模和产业工人提升政治素质、提升业务能力。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就业的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工人党员比例。加强产业工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基层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3、推动产业工人文化建设。把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拓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等主题教育活动。重视企业文化阵地和平台建设,不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载体,打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培育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新时代先进文化要求相统一,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3

 “四德”建设,深化以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建设。开展廉洁文化进企业活动,强化法治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国资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文联)4、保障产业工人民主权利。健全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机制,畅通参政议政渠道。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在换届工作中就代表候选人和委员中产业工人的比例提出指导意见。建立完善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和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严格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畅通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渠道,使产业工人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职工大会(职代会)审议,充分听取和吸收产业工人意见和建议。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特别是担任各级各类代表、委员和挂职、兼职的产业工人的参政议政能力,广泛开展产4

 业工人献计献策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产业工人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实效。(责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人社局、市国资办、市工商联)5、宣传产业工人先进事迹。组织主流新闻媒体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传,拓展产业工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更多展现产业工人风采的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劳模、技能大师、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广泛传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奏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文联、市融媒体中心)(二)实施赋能成长行动,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6、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职、高职教育紧密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支持企业争创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020 年,建成1 个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职业院校专业课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比例超过 20%。打造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5

 资队伍,畅通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双向通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技师学院)7、完善产业工人创新机制。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定期开展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和合理化建议等评选活动并实施奖励。鼓励职业学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各类创新工作室联盟,发挥技能大师、劳模工匠等创新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产业工人参与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制定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实施办法,推动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骨干团队和主要发明人的收益比例不低于成果转化奖励金额的 70%。鼓励企业将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纳入企业创新体系,在项目立项、经费安排、人员配备、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及个人等设立职工创新奖项,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支持职工创新。发挥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提供金融服务,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金管局、市总工会)8、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健全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6

 完善促进校企合作机制,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成本补偿政策。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采取冠名班、奖学金等形式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鼓励和引导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参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依托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给予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加强职业启蒙和创业创新教育,建立相对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创建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经考核评定后按规定给予相应奖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技师学院)9、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形式多样化、内容模块化、时间自主化,各类培训主体平等有序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名师带高徒,推广企业学徒制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2020 年,全市企业新型学徒达 400 人以上。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按规定落实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税费减免等政策。2020年,全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1.57

 万人次以上。建设覆盖重点行业、特色领域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予经费资助。关注乡土人才、传统技艺人才、非遗传承人等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新、创业发展,并给予资金保障。完善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政策,对我市省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政策未能覆盖的新增高技能人才,由市财政按同等标准在再就业资金中安排补贴。2020 年,全市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 个、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 1 个、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 20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5 个。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12.8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 4 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 1019 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办、市工信局、市文体旅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10、完善能力提升竞赛体系。推进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 XX 省百万技能人才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和“XX 市十万职工大比武”活动,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全市性、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与 XX 市、省、国家、国际竞赛及技术标准、比赛规则、比赛流程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畅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能竞赛、技能晋级四位一体的成长通道,对人社、工会主办(联合主办)的劳8

 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予以经费保障,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赞助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举办市级劳动竞赛 1 个以上、职工职业(行业)技能竞赛 3 个项目以上,搭建有利于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的平台。(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11、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深化职业资格改革,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对应衔接工作,构建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认定政策体系。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的开发。健全多元化评价方式,即企业内技能人才评价、社会化鉴定、院校认证、职业技能竞赛选拔等多种评价方式并行。推荐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破格参评或直接认定为技师、高级技师。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12、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双证书制度,落实国家和省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职称、学历比照认定要求,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推进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由国企带头,企业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同等享受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资福利待遇,完善技能人才成长“双通道”;对技工院校9

 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技师学院)13、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原则,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形式,鼓励企业建立针对技术工人的补助性津贴制度,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积极推荐参加省级企业首席技师认定、XX 技能大奖、XX 大工匠、XX 工匠评选,定期选树 XX 金牌职工。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工人奖励激励机制,按规定对相关先进给予奖励。落实好高技能人才、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疗休养活动。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推荐中的名额比例。推进高技能人才引进享受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在落户、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予以政策支持,鼓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以多种形式对优秀高技能人才进行奖励。(责任单位:市人...

篇七: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切实推进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和甘肃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 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公司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建统领、改革统揽方针,充分发挥两级党组织作用,把产业工人切实组织动员起来,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建功立业。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支撑作用。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能力,引导产业工人在公司转型发展中,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切实解决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尊重劳动,提升素质,维护权益,提高地位,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构建金川命运共同体。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破除束缚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清障搭台,强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三)目标任务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公司改革发展整体规划。通过改革,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人翁地位持续巩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各项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 1 、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保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优化基层党支部支委会结构,力争在党员人数较多的支委会中有 1 名一线工人。发挥党小组的前沿阵地作用,把党小组工作评价与班组建设成效挂钩,以党小组建设带动班组建设提质增效。加大“双培养”力度,把技术能手、生产骨干、优秀一线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一线党员培养成组织放心、业务过硬、群众满意的优秀产业工人,确保班班有党员,党员是生产骨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对党支部开展以生产经营为重点要素的“四要素绩效评价”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扎实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产业工人党员争当安全生产能手、创新创效模范、服务群众先锋。

 2 2 、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和引领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金川精神,加强金川企业文化建设,巩固艰苦奋斗、务实奋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厚植金川核心价值观,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增强自强不息的斗志,提升产业报国、制造强国的壮志豪情。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投

 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产业工人牢固树立共享共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思想,自觉服务公司大局、坚决维护公司大局。加强法治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保证公司和谐稳定发展。

 3 3 、健全保证产业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增加产业工人在公司各级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中的代表比例。将公司党代会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比例从目前的 30%提高到 35%、职工代表大会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比例从目前的 40%提高到 60%、团代会一线产业工人代表比例从目前的 60%提高到 80%。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杰出代表作为地方“两代表一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选。推进优秀产业工人在公司群团组织兼职和任职工作,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公司群团组织中的任职比例,将一线产业工人在公司工会委员会的任职比例从目前的 6%提高到 18%、常委会的任职比例从目前的 9%提高到18%,将一线产业工人在公司团委委员会的任职比例从 4%提高到19%、常委会的任职比例从目前的 9%提高到 18%。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班务公开,坚持公司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一线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依法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持续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坚持和完善公司工会委员会一线工人委员、常委与基层党支部一线工人支

 委代表参加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制度,为议事能力强、能够充分代表一线职工意愿的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创造条件。夯实民主管理和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基础。深入推进“阿米巴”经营模式进班组进岗位活动,完善班组民主管理员制度,发挥班组民主管理员作用,构建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金川命运共同体。

 4 4 、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适应新时代金川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直面问题,自我革新,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加富有成效。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工会委员会、工会分会、工会小组等工会组织作用,建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维护职工利益的支撑作用。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5 5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机制。强化公司职工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职能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基地、机器人智能化实训基地、单位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健全教学标准、完善课程设置,合理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力争将职工培训中心打造成全国、全省、全行业产业工人职业教育的品牌。

 )

 6 6 、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改革,完善《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公司、厂矿和车间三级培训体系,科学制定各层级培训计划,采取在岗、在线、在校培训与技能竞赛等方式,强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岗位适应性培训;实施先培训、后招工的办法,使新招录工人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满足岗位需求;组织高技能人才外出考察和研修培训,促进技能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公司每年全员培训率要达到 65%以上。

 )

 7 7 、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方向,以公司职工培训中心为主,充分利用省内外高职院校资源,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协同发力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引导产业工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畅通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培训通道。

 )

 8 8 、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根据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健全和完善以价值创造、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产业工人评价体系。用人单位(海内外分子公司)要持续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办法,从职业素养、工作业绩、作用发挥、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对高级技能人才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技师由所在车间(工区)负责考核;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由厂矿负责考核。月度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发放绩效工资和高技能人才技师津贴的依据,督促高技能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技师津贴实行动态考核、动态发放、动态管理。

 )

 9 9 、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根据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资源资本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期间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急需的技能类青年人才 3500 名,力争到“十四五”末,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 13000 人,占生产操作类员工的 65%。通过人才+基地+产业的模式,造就一支专业水平过硬、技艺精湛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型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根据公司国际化经营发展需要,加大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公司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

 10 、促进劳务用工融入金川、共同发展。将劳务用工行政与安全管理工作统一纳入车间、班组属地管理,实行与职工统一排班、统一技术交底、统一辨识风险、统一签字确认、统一考勤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实施“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四同时”管理举措,靠实工作责任,力保劳务用工身心健康安全。全力保障劳务用工的合法权益和薪酬待遇,实施以岗定薪与计件计时工资体系。积极拓展劳务用工职业发展通道,对获得省级以上竞赛的技术能手或掌握技术绝活的特殊人才,符合公司引才条件的,可以按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引进。健全劳务派遣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在劳务派遣人员中同步开展技能等级认定与评定、技能比赛、岗位技术能手评选等活动。鼓励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人员中实施年薪工资、高技能人才技师津贴等激励机制,激发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强

 化文化引领作用,以金川文化的强大聚合力,引领各种方式用工融入金川,共同发展。

 )

 (三)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11 、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大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数据库,加强信息化手段研判分析,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技术技能。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与交流、文化建设等,举办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

 )

 12 、完善网络学习平台。适应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要求,将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加大公司网络学校网络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力度,选聘一批技师担任兼职培训教师,结合岗位培训需求,制作一批精品网络课程,配强师资力量,丰富教育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解决工学矛盾,推进全员网络教育培训。加强网络专业技术论坛建设,充分发挥公司各专业主任高工、领军人才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产业工人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的能力。大力推进“云课堂”公益课程和技能网络课程,帮助产业工人自主选择学习,提高技能。

 )

 13 、推动“互联网+ + ”普惠性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工会”“金川云社区”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产业工人网上互动交流,畅通产业工人表达诉求和建言献策通道,积极回应关注,及时释疑解惑。建立“互联网+”网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权

 帮扶、公共服务,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产业工人新通道,实现产业工人网上技术交流、网上技术成果展示、网上文化交流,促进网上网下资源深度融合、线上线下互相联动。

 )

 (四)创新产业工人 发展制度

 14 、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公司人事管理体制,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打破管理与工程技术岗位、生产操作岗位之间的身份壁垒,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给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产业工人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选拨业绩突出、现场管理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一线产业工人担任基层车间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并可逐级提拔为厂级领导班子成员(经营层)。选拔技术好、创新能力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过硬的产业工人担任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优化产业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逐级晋升的“阶梯型”技术等级晋升路径。推进参加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获“有色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的产业工人破格晋升技术等级,并给予一次性奖励。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优先返聘思想品德好、技术水平高、符合专业要求的离职或退休高技能产业工人,切实用好用活身边人才。

 )

 15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产业工人信息化共享平台,建立“人才超市”。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指导,定期发布产业工人供需信息,对点联系、对口引智,打破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界限,根据单位、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和有...

篇八: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县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提高我县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盯住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充分调动全县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泾川的实践中,更好发挥产业工人队伍主力军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和改进党对产业工人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守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责任担当,最广泛地把

 产业工人组织动员起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功立业。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支撑作用。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能力,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发展主力军、改革排头兵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解决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抓住重点和难点,破除束缚全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清障搭台,强化保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三)目标任务 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改革,使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产业工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情况分析,科学制订发展党员计划,提高产业工人党员比例和质量。注重在生产一线工人中培养发展党员,把“工匠”人才、技术能手、青年专家、创新人才等优秀产业工人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创造有利条件,把优秀工人党员培养成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先进性。

 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县工商联 2.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展先进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培育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产业工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突出思想政治工

 作先导作用,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以警示教育、法治教育、幸福教育等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产业工人廉洁从业教育。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纪委监委、县财政局 3.建立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适当提高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探索实行产业工人在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政府和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贯彻《甘肃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规,依法保障产业工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县工商联 4.改革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适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发展需求,直面问题,自我革新,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

 方法。创新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纠正改革过程中撤并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兼职过多等问题,按规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按比例配备专职工会干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建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注重发挥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工会的作用,采取工作经费定额补助、聘请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发放兼职工会干部津贴、加大考核奖励力度等措施,激发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会活力;改进产业工会工作,优化组织体系,配强领导班子,落实待遇,创造条件,支持开展富有产业特色的工会工作。在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中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县工商联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5.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重点、校企合作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等政策,探索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打造足够数量和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职

 业教育师资队伍。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 6.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本单位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总工会 7.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投入力度,建立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鼓励名师带高徒,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学徒制培训。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总工会 8.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加

 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加强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小微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对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 9.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待遇,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 10.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产业工人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紧密结合我县新型高效农业及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创新协同培育模式,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岗位,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必要的培养补偿费用。大力培育和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开展“泾川工匠”选拔培养工作,发挥技术人才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 11.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统筹整合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增加受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和胜任岗位能力。引导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完善直接补助个人与补助企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培训补助方式,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特别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多途径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公平保障其作为用人单位职工、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 (三)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12.建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运用信息化手段研判分析,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工人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技术技能。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

 牵头部门:县委网信办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县工信局

 13.打造网络学习平台。适应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要求,加强集师资队伍、教育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优化数字学习环境,满足广大产业工人个性化学习需求。

 牵头部门:县委网信办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县教育局 14.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建设网上“职工之家”,加强与产业工人的网上互动交流,畅通产业工人诉求表达渠道,实现网上素质提升、维权帮扶、公共服务等,让产业工人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组织活动。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服务产业工人新通道,提升网络服务产品的供给与服务能力。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委网信办、县人社局 (四)改革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15.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完善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

 16.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加强职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做好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利用人才市场、“春风行动”等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 17.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研究创新激励方式。完善技术工人表彰奖项,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 责任部门:县工商联、县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科技局 局 18.大力开展劳动竞赛。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等,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重大工程及区域性劳动竞赛。完善制度,构建县、企业分级组织管理,突出县级劳动竞赛骨干作用和企业劳动竞赛基础作用的竞赛格局。深化县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推动技能竞赛由第二产业、第

 三产业向第一产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拓展,向小微企业拓展,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完善表彰奖励办法,对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优秀选手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积极组队参加市内省内技能竞赛。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19.大力扶持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引导产业工人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以及节能减排、创新型班组创建等活动。制定创新扶持激励政策,大力创建劳模、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搭建创新平台,发挥技能人才、工匠人才作用。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 20.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产业工人技能交流合作。积极组织、承办和组队参加省内外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增进产业工人之间互学互鉴、友好交流。

 牵头部门:县总工会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五)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21.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支持工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产业工人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部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财政局 2...

篇九: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X 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基层通用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发〔2017〕14 号)《中共 XX 省委、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 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 委发〔201X〕X 号)和《中共XX 市委、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 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 委发〔20XX〕X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 XX 及 XX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全会、市委全会和县委全会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依法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持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在 XX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XX 名城、XX 目的地”的主力军作用。

 (二)目标任务。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落实“XX”战略和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我县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改革,使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质的渠道更加通畅,使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使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加快推动我县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结构、规模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主要举措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1. 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产业工人意识形态教育,团结引领产业工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产业工人法治素养和诚信意识。(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教育局、县司法局、县人社局、县文体旅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 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适当增加产业工人特别是工人劳模、技术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充分发挥政府与工会(群团)联席会议制度、厂务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及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创新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厂务公

 开和业务公开,推行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企业治理。(牵头单位: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工商联、县侨联、县残联)

 3. 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生产服务一线、重要创新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先进性。各级党组织要对企业党建进行有效管理与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建带工建制度机制,切实发挥“工建促党建”的积极作用,巩固扩大党组织在产业工人集聚领域的覆盖面。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开展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基层党群组织工作资源配置和使用,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阵地建设。(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

 4. 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工会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发展规模、内部结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新特点,深化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改革创新。着力做好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产业功能区工会工作。加强产业

 (行业)工会建设,开展服务产业工人的特色工作。(牵头单位:县总工会;责任单位 :县委组织部、县经科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工商联)

 (二)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5.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进一步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力推进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质量。XX 省 XX 县职业高级中学(XX县技工学校)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紧密衔接。支持技工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培训项目,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支持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企业职工和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其技能水平。(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经科信局、县财政局、XX 税务局)

 6. 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强化企业培养产业工人主体责任,引导督促企业制定和落实本单位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督促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将经费的 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每年有计划

 多形式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重点深化在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和转岗职工特别职业培训。(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工商联、县残联、XX 税务局)

 7. 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发挥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的优势和作用,建立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产业工人学历水平,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探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学徒培养方式。广泛开展技能人才师徒结对活动。(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科信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

 8.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引进。鼓励全县企业创建申报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工作室。试点推广劳模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到 2022 年,完成 5 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 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 家首席技师工作室推荐申报。打造劳模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 5 个以上,创建工匠培育示范基地 5 个以上。加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引进一批行业紧缺、企业急需的工匠人才,积极选拔本土中青年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

 会;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经科信局、县教育局、县文体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商联、产业功能区管委会)

 9. 打造“XX 工匠”品牌。实施“XX 工匠”培育五年计划,建立常态评选机制,定期评选命名“XX 工匠”,推动形成以 “XX 工匠”为引领,打造企业和行业工匠等多层次工匠评选体系,形成企业技术能手、企业首席技师、企业工匠、行业工匠和“XX 工匠”的工匠人才梯次结构。加强对“XX 工匠”的正向激励,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 1 万元。建立“XX 工匠”创新成果孵化机制,在评选活动后,通过举办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活动,推进新技术、新工艺与现实生产有效转化,推进创新项目孵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10.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行动,支持返乡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大中型企业联合职业院校或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建设农民工实训基地。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日常监督,依法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加快提升农民工文明素质,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文体旅局、县卫健局)

 (三)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

 11.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推动企业改革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企业工人与干部之间的身份界限和产业工人职业转换、岗位调整、职位晋升的限制,打通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的通道。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与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相互衔接、相互转换的管理机制,破除产业工人技能人才不能参与职称评定的束缚。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工人技能等级层次,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工匠人才”“特级技师”等岗位。(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总工会)

 12. 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制度,加强职业指导,实时发布需求目录,按年度编制技能人才需求白皮书,做好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技能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

 13.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培育、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指导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发放一定数额的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或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

 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推动企业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优秀技术工人休疗养制度。鼓励企业对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科信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工商联)

 14. 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聚焦文创文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和新经济,打造 XX 技能大赛品牌。深入推进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健全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评估及激励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竞赛的指导,切实提高竞赛的实效和产业工人的参赛率、受益率。鼓励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带动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及技能交流推广等活动。(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15. 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的扶持力度。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职工创新创业活动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贴息、援助等方式,向转岗职工、在岗职工、农民工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工人创新项目孵化、优秀创新成果评选和展示交流活

 动。(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科协)

 16. 运用互联网技术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依托“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库”,建立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和企业加强网络公共学习和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推进职工电子书屋建设,面向产业工人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积极推行“互联网+”普惠服务,为产业工人提供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便捷生活“钥匙”。建设面向职工的新媒体矩阵,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提升产业工人网络文明素养。(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经科信局)

 (四)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17. 突出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创建平等就业环境,保障就业机会公平。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大对各类侵害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查处曝光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全面实行劳动合同、集体协商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督促企业参保,做好跨地区、行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双报告”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四级网络,建立有毒有害和繁重工种补偿机制。(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总工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科信局、县卫健局、县应急局、县医保局、县工商联)

 18. 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工作。推进产业功能区配套租赁住房建设,鼓励用人单位按照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租赁型住房或倒班房。优化公交网络,提高对产业功能区(园区)和产业工人集聚区域的线路供给水平。推进...

篇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代 X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XX 市委市政府《新时代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X 委发 2019X 号)和 XX 市委市政府《新时代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X 委发 2020X 号),结合 XX 镇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领导,全面落实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和 XX 市委市政府新时代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政治上保障、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动力,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打造 XX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顶点而提供坚实保障。

 二、重点措施 1.实施铸魂引领工程。

 强化思想引领。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制定完善的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方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导广大产业工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健全企业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推动产业工人学习使用“学习强国”平台。依托 XX 镇工会和工业管委会平台,积极与镇党委组织科对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助力广大职工进一步拓宽思维视野、改善知识结构。组织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在产业工人集中的场所、方便的时间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教育。

 2.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

 强化党工共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开展以创争先进党支部、创争模范职工之家、创争工人先锋号,提升政治引领力、提升群众组织力为内容的“三创争两提升”活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工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车间班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3.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深化“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最美产业工人”等评选活动,増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模等先进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工会始终把抓活动促党工建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党组织没有活动就没有凝聚力,工会没有活动就没有战斗力,

 把“十人桥”精神贯穿到职工队伍建设中;党组织和工会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远程教育党史回顾、英模事迹、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视频学习以及劳模宣讲、“村企联建”主题教育,引导员工记初心、担使命,听党话、跟党走,争做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企业内开展“模范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岗”、“模范职工之家”争创、“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文体等活动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在提升了广大员工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水平同时,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4.浓厚宣传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行业、企业制定体现自身特色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律法规等专题教育。依托十人桥烈士陵园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培育理想信念坚定、精神昂扬向上的产业工人队伍。开展传承和发扬爱国、奉献、敬业、创新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深化“学雷锋榜样、做 XX 好人”以“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及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良好风尚。打造企业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伊例家”AAAA 级工业旅游景区,不断丰富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实践养成。指导企业建设心理驿站、心理咨询室,同时组织心理教育专

 家,走进企业一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产业工人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5.以激励机制为牵引。

 一是地位上提高。提高产业工人在镇人大代表上的占率比例。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的人选。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政府和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劳动者权益公开,坚持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产业工人意见,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间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有效参与公司治理。

 二是物质待遇上提升。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原则,引导企业建立技能水平、工作业绩、价值贡献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形式。完善各类奖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津贴水平,鼓励企业建立体现技术水平价值的补贴性津贴制度。推动企业把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纳入企业创新体系,鼓励行业企业及个人设立职工科技创新奖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结合 XX 镇人才培养招聘计划,推进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确保高技能入才与技能人才总量比例逐年提升。完善高技能人才奖补制

 度。

 6.健全技能提升机制。固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产业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竟赛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与市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去年我们组织 16 个企业参加“赢在 XX”职工技能比武大赛,通过竞赛,提高了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的热情,浓厚了“练兵”氛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健全劳动和技能竟赛扩面机制,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有效参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捐助、赞助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完善劳动和技能竟赛组织管理办法,创新组织方式、效能评估、成果运用、激励保障机制,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一体化的“全链条”职业技能发展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加大职业培训教育和培训投入政策措施。有效利用上级部门的培训补贴资金,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投入,建立企业自己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通过把优秀专业技能人才请进来,再把自己培养的人才走出去,为同行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7.构建多层次保障机制。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做好“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工资正常増长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等

 法律法规,规范劳务派遣和企业规模减员行为,督促企业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履行质量。建立健全覆盖全体产业工人的常态化医疗保险参保机制,做好农民工参保工作,确保基本医疗保障权利。加强失业动态监测,保障失业人员按时足额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8.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机制。落实省、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建立健全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协调机制,构建镇、企业劳动关系组织网络。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幸福企业”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等活动。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健全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机制,完善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维权机制。加强对劳务派遭用工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9.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XX 镇积极打造“二幼二小”建设,解决产业工人子女附近就读问题。依托驻地村,积极协调企业驻地附近闲置房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加强道路配套设施建设,有效的为产业工人提供交通便利。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大病救助水平,为产业工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拓展服务功能,发挥更大作用。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公共绿地健康步道、健身设施建设,建设镇区“三中心一广场”

 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市民广场,方便产业工人享受更多的文体服务。

 10.强化安全健康保护机制。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改善劳动条件,确保产业工人的生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推动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严格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范农民工用工管理,提高农民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职工创新创业做好服务工作。

 三、组织实施 (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坚持镇党委统一领导,发挥产业工人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作用。

 (二)做好分类指导工作。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重点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骨企业推进改革,促进企业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推进改革试点,以点带面促进全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创效。

 (三)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建立推进改革情况的检查督导和信息反馈机制,对各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绩效评,既督任务、督进展、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推动改革传导到基层、落实到企业、惠及到工人。

 (四)做好與论宣传工作。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大力宣

 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宣传改草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经验成效,引导各类企业主动参与改草,动员产业工人积极投身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实于,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力谱写 XX 新篇章。

推荐访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 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