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泉的编辑活动对当代编辑的启示

时间:2022-11-16 08:35:07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杜亚泉从事编辑出版工作30余年,为近代科学编辑事业做出极大的贡献,被称为是“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先驱”。他将“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的理想付诸实践,在编辑教科书中坚持以“读者本位”的编辑方针,关怀青年编辑,哺育了一批自然科学编辑群体,他的编辑思想主张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杜亚泉;编辑;意义

杜亚泉,原名炜孙,字秋帆,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先驱”,自1900年创办《亚泉杂志》至1933年底去世,其一生30多年的时间都在从事编辑工作,可以说是我国早期伟大的编辑实践者。他的编辑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创办半月刊《亚泉杂志》为标志开始他的编辑生涯,该杂志刊载内容丰富,包括数理化、农商工艺等科学,是我国近代以来创办的第一份科学杂志。1901年杜亚泉与张元济、蔡元培等人创办《原先报》,主张文明排外,这是一份时事评论刊物。之后,杜亚泉又创办月刊《中外算报》,专门介绍数学知识,载有代数、几何、微积分等内容,这是我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份数学刊物。同年,杜亚泉应商务印书馆之邀请主编教科书《文学初阶》、《格致》、《矿物学》,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用新法编辑的新式教科书。

第二阶段是从杜亚泉进入商务印书馆担任理化部主任开始至1932年离开商务印书馆,期间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编辑理科类教科书与辞典,诸如《中学植物学教科书》、《动物学教科书》等十几种,二是主编《东方杂志》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对《东方杂志》形式与内容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近代杂志树立了崭新的理念,为其后的杂志模式树立了风向标。

第三阶段主要是杜亚泉离开商务印书馆到去世一年间的编辑活动,1932年杜亚泉集资创办千秋编译社,继续从事教科书及科普读物的编辑工作,《高等植物分类学》、《下等植物分类学》、《小学自然科词书》等。其中《小学自然科词书》是这一期间的主要成就,该书含2000余条词汇,涉及自然科学、生物学、矿物学等23类学科,极具参考价值,编成之后更是受到诸多出版社竞相争购。

纵观杜亚泉一生的编辑活动,为近代编辑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的理想付诸实践,他在编辑教科书中坚持以“读者本位”的编辑方针,他关怀青年编辑,哺育了一批自然科学编辑群体,都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本质要求——树立角色认同与文化自觉意识

编辑是文化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根据守门人理论,编辑是在对文化进行选择、加工、组织的基础上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对编辑的角色认同,首先需要编辑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编辑是文化传播的中介,一头连接文化的生产,一头连接文化的输出;编辑是文化的传承者,通过专业化的整合加工将零散的、杂乱的内容进行整齐有序的组合,进而产生创造性的产品。其次,编辑适应文化的需求,树立市场意识与经营意识,但这又不是非理性的利益追求,在文化选择与利益驱动的杠杆之间需要取得平衡。最后,编辑需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既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批判反思,又要理性、客观的接收与批判外来文化。纵观杜亚泉一生,始终坚持“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的理想,无论是创办杂志还是进入商务印书馆都不是为了稻梁而谋。可以说,杜亚泉的编辑活动是儒家思潮下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表现,他坚持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动承担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的角色,这其中无不体现他的文化自觉以及编辑人应有的角色认同。

杜亚泉极其重视小学教科书和科技刊物的编辑,蔡元培曾回忆杜亚泉:“最所热心,则在教育。尝欲自办一校,以栽植社会需要之人才,初拟设于其乡之诸葛山,嗣拟设于绍兴县城之塔山,如何建筑,如何设备,如何进行,如何由中学扩充为大学,每一谈及,兴高采烈,刻日期成,格于情势,未能实现。”这说明杜亚泉对教育非常看重,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办书室,编译了大量的教科书,这其中尤以《文学初阶》最受欢迎,成为近代编辑国文教科书的重要参考典范。在这之后,杜亚泉进入商务印书馆,并且担任理化部主任,主要的工作就是编辑小学教科书,他认为小学教育极其重要,“夫小学教育,每与国家以伟大之影响,时或收意外之殊绩者,非徒使识字人数增多,浅近知识普及而已,为其有无形之教旨,深入于人民之脑中,使之其趋于一致也”。作为杜亚泉的同事,王云五曾回忆杜亚泉在商务印书馆编辑的自然科学图书不下百余种,胡愈之亦云商务的理化教科书和科学书籍一半以上由他所编写。在1911年出版的《东方杂志》上刊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图书总目录》中杜亚泉编辑的图书总数高达近300种,这些图书都是杜亚泉亲自设定,在这之中可以看出他所付出的心血。

二、外部要求——树立读者本位意识

“读者本位”要求编辑要设计适合读者阅读特点、符合读者阅读能力水平、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作品。无论是期刊图书编辑还是数字网络编辑,在对文本选择加工的过程中都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自身经验与作品期待。这就要求编辑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动机与阅读趣味,发挥读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认真的选择、甄别文本,适应读者的审美水平,适时的引导读者。杜亚泉在编辑活动中,始终坚持以读者的兴趣与心理特征为导向,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力求满足读者的需求。如在图书定价上合理公道,符合普通大众接受心理;在装帧设计上,图文并茂,符合大众美学;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关于教材的编辑,杜亚泉在1930年自然界上接连发表了《自然科学教材的选择》、《教材的选择》等文,系统阐述了他的教材观,在文中他提出了“四要件”、“三对关系”原则。他认为,在教材的编辑中要斟酌儿童的理解程度,使教材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投合儿童的趣味,“任何富余教育价值的教材,若儿童不感趣味,其价值减半。若其教材更不适于儿童的理解,则其价值直等于零”。对于教材内容广浅还是狭深,他认为要斟酌并用;同时要做到基礎材料和应用材料并重;在选择理化材料同时,也要增添博物材料。正是基于以上原则,杜亚泉在编辑教材时讲求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兼具实用性。如在编辑《文学初阶》时,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文学初阶》叙言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编辑大意:“此书由浅入深,先以二三字联缀成简短之句,逐次增长至以数句联属成文,略成片段而止,学生读毕是书,则浅近之文学不难自解矣。”又如在《新撰自然科教科书》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讲解相配合的形式介绍自然科学实物知识。

三、内部要求——提升编辑力

“编辑力”的概念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冯国祥先生在1985年《图书编辑力浅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对著述的选择、修整、组装力就是编辑力。和先生在《中国编辑》上发表的《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一文认为:编辑力是指出版业编辑人员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概而言之,主要是指编辑的综合能力,出版编辑力可以通过出版物反映出来。这也就是说,编辑要兼具知识力、创新力、凝聚力、整合力、影响力等综合能力。纵观杜亚泉一生,靠自学成才,成为知识渊博的科学通才;自创科学期刊,主编《东方杂志》并对其大刀阔斧的改革;爱才惜才,重视团队编辑的力量;包罗万象、折中调和的编辑主张都是当代人学习的楷模。

1、知识力

杜亚泉自幼刻苦,蔡元培忆其:“当暑夜,就庭中围帐挑灯以读;风雪冬月,掩北向书窗,仅留一线光以读,忘餐忘寝,有目者痴者。”青年时期“从何君桐侯受业,致力清初大家之文……觉帖括非所学,从叔山佳治训诂”,甲午战争后,“改为畴人术,由中法而西法”,在两年间研习数学,从初等到高等,大为精进,并当上了数学教习,编写数学教科书。之后他在教学之余,悉心研读江南制造局翻译的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以及政治、文学等书籍,这为他日后创办、编辑科学书刊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杜亚泉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也是从“知之”到“乐之”的转变,也正是基于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汇通百家的视野才有了之后创办的《亚泉杂志》、《普通学报》,为中国自然科学注入崭新的泉流。他所编写的教科书与科普读物,极具创新,且拥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和持久的影响力,诸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文沿用至今。

2、创新力

1911年杜亚泉接任主编《东方杂志》,有感于“国家实行宪政之期日益迫近,社会上一切事情,皆有亟亟改进之观”,于是宣示要进行“本社之大改良”。对杂志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胡愈之有过很详细的介绍:“当时中国杂志界还是十分幼稚,普通刊物都以论述政治法令,兼载文艺诗词为限,先生主编《东方》后,改为大本,增加插画,并以东西文艺杂志报章,撷取材料,凡世界最新政治经济社会变相磨削术思想潮流,无不在《东方》译述介绍……有相当的贡献,大半出自于先生创建之功。”因此,胡愈之赞誉杜亚泉:“东方杂志是在先生的怀抱中长大的”,张锡琛也评价:“《东方杂志》之有今日,君之力也。”

3、凝聚力

杜亚泉重视作者队伍、编辑队伍的建设,在创办《亚泉杂志》、《普通学报》时,就将蔡元培、林纾、谢洪赉等名人招之笔下,这些作者资源在他进入商务之后得以延续,为商务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这与同时张元济提倡的“用少年人”、“进有用之人,退无用之人”方针一致。在担任理化部主任期间,善于团结编辑,分工合作,同时提携后进。如著名编辑家胡愈之先生正是在杜亚泉的培养下成为解放后新中国首任出版总署署长。他十九岁进入商务理化部,从实习生一直做到助理编辑、编辑、主编,据他本人回忆:“我从事编辑事业是从商务开始的,我是在商务学习中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熟悉了编辑出版业务,也是在商务的锻炼中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走上了革命道路。”

4、影响力

作为创办者,杜亚泉自办近代第一份科学杂志《亚泉杂志》,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翻译介绍给国人,这对于当时的科学研究和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杜亚泉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先驱”。作者编辑家,他凝聚团体,凝聚作者,凝聚读者,提高了编辑、作家队伍的综合素质,壮大了出版界的队伍。作为学者,他撰述文学、历史各类书籍,编译西方自然科学图书,这其中无不凝聚着他高超的智慧与思想,胡愈之评价他是中国启蒙时期的典型学者。集学者型的编辑与思想型的学者为一身,是那个时代编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纪霖, 田建业. 一溪集:杜亚泉的生平与思想[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2] 杜亚泉. 自然科教材的选择[J]. 自然界, 1930,5.

[3] 周月峰, 编. 杜亚泉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4] 冯国祥. 图书编辑力浅论[J]. 编辑之友, 1985(04).

[5] 和  .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力”探析[J]. 中国编辑, 2012(3).

[6] 蔡元培. 蔡元培全集[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

[7] 胡愈之. 我的回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5.

[8] 东方杂志编辑部. 追悼杜亚泉先生[J]. 东方杂志, 1934,31.

【作者简介】

兰丽平(1990—),女,畲族,浙江温州人,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

推荐访问:编辑 启示 当代 活动 杜亚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