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典型个案分析报告

时间:2022-11-23 12:25:03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典型个案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

留守儿童典型个案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典型个案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大批农民进城或出国务工, 在我们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出现了很 多农村留守儿童,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一些 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

 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中,特别注意他们身 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策略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让任何一名 学生掉队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义务,下面将我跟进辅导的留守儿童案例进行分析。

 一、受助留守儿童及家庭情况:

 受助学生荣佑泽,汉族,男,8 周岁,现就读于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中心学校二年二班,他 从小跟着姥姥一起生活,父母均到德国打工,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 爱致使孩子放任自由,在生活上任性而为。

 二、成长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对荣佑泽同学的家访了解到,该生家庭经济条件殷实,孩子在姥姥的呵护、照顾下成长。

 父母在其年幼时到德国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平时与孩子的交流甚少,加之监 护人(姥姥)年纪大,又体弱多病,养成该生欠良好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不理想。该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但在学习上有畏难的心 理,例如:作业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他还没背,就边哭边说:“我背不会,我背不会……”在学 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另外上课时爱溜号,注意力总是 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也是会找各种借口不做或者少做,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比较少,不 太合群,甚至不太会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会的问题也不举手,自卑 心理严重。当看到别的同学尽情玩耍时,可以看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不知该怎么说,跟同 学相处困难。

 3、胆小怕事,没有安全感。面对权威(如老师、长辈)感到害怕,见到陌生人害羞,不敢 正面直视老师的眼神,同时该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胆小怕事,做错的事情从 来不敢承认,如果被老师同学发现,实在无法抵赖,就哭起来没完,以此来逃避批评与惩罚。

 4、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 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 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对于这些要求他基本上都做不到。

 通过我多次家访、与孩子及老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了解,得出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主 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姥姥考虑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对孩子过份溺爱。

 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和锻炼,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他做, 甚至连穿衣穿鞋、整理书包、装好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自己动手做的小事都给包办了。

 其次是父母的教育和疼爱方式不正确。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德国务工,起初每年还能回来待 一段时间陪孩子,后来由于手续的问题就不能回国了,只是偶尔打电话与孩子交流。对于不 能陪孩子一起成长他们深表愧疚,因而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倾其所有的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 需求,以此来弥补与孩子在思想沟通上的匮乏、成长过程中陪伴的缺失,对于孩子的学习更 是以其喜好为主,决不强求。

  再次是自卑使他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父母出国时,他刚上幼儿园,父母走后他每天一直心神 不定,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他,这些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 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所以逃避一切,并远离集体。

 三、辅导的目标、过程和效果

 (一)目标:综合分析荣佑泽的问题,主要源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缺少正确的教育引导 和交流;监护人的溺爱、以及他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改进方 式:帮助他融入集体的生活,走出自我的世界。

 (二)过程:一是教育孩子先从“教育”家长开始。我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 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微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要求家长定期和孩子联系,并在 课外时间与孩子的监护人多次交谈,以微信的方式与他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 上存在的问题及严重性,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 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教育孩子要先会与其沟通,而沟通要从心开始, 让爱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同时去感受、读懂孩子的心,告知孩子父母对他的期望,让其感 知父母对他的理解、信任、宽容、真诚和无间的爱。二是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对这样的孩子 我采取让其优先发言、个别辅导、当面批改作业的方式,解决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充分利 用“结对子帮扶法”,让班级品学兼优且性格开朗的同学和他同桌,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带着 他,使其能快速融入集体,然后通过班级与学校的活动,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慢慢的帮助 其树立自信,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从中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三是利用活动陶冶他的心灵。

 为了让他走出封闭的自我,在妇联及学校组织的留守儿童活动中让他和老师、爱心人士还有 其他留守儿童一起玩耍,在活动中让他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有很多人都在关心和爱 护他,同时,我会安排留守儿童一起谈心、学习、活动,感知集体的和谐、温暖。要让他明 白自己原来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学习。

 (三)效果:现在的荣佑泽同学变得开朗了,愿意与同学、老师接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 乐,人际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也能够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 提升;在学校义务劳动时,也能和同学们一起积极主动去完成。上学期末他还被评为了“班级 进步之星”荣誉称号。尽管在他身上还存在一些小毛病,但是我会继续跟进辅导,帮助其克服 自身的缺点,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该个案的教育启示

 通过该生的转变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普遍存在社会问题,更是学校 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学校只有抓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任父母。当孩子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与照顾,就需要我们第二任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我们做老师的要像对待自己的 子女一样对待他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另外,社会各界 也要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关注这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孩子都应活得有尊严,活得精彩。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 不例外,只要社会爱心人士、老师只要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就能让“留守儿童” 多点自尊心、多点自信心、多点自强心,只有将爱心洒向他们,才能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沐 浴阳光雨露,即使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安心的生活和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推荐访问:留守儿童学习管理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 个案 分析报告